孟小平,现任太原铁路局太原车务段汽车班司机,优秀共产党员。他是孟子第75代祥字辈传人,是全国第6121例、山西第13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一名公益事业志愿者。
一、良好家风,培养了优秀品德
孟小平的父亲是铁道兵出生,母亲也是农民家庭的女儿,家庭都较为贫寒,父母在组织的培养下,都早年加入了党组织,是两名老党员。作为孟子的后裔,小平的父亲特别信守老祖思想,虽然兄弟姐妹四个,但对他们的教育要求都很严。小平的记忆中,只要一家人团聚时,父亲就会给他们兄妹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义、礼、智根于心,人的一生要维护好这个本有的自然欲望,必须养心……”和“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待己,宽以待人”等等的家训内容和做人道理。这些道理和要求,有的当时不一定全懂,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小平慢慢清楚了并铭记在心,成为了他成长进步的坚实基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促使小平养成了热爱生活、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勤恳持家的良好习惯。不论是小学还是高中的老师和同学,以及身边的同事,一说起孟小平,大家都说他是善良、诚实、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好伙伴、好同志。
二、 敬业爱岗,赢得了一致好评
孟小平于1989年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铁路职工,铁路“高大半”(即:高度集中、覆盖面大、半军事化)的行业特征,加上父亲在铁路工作的家庭影响,以及小平不甘落后的性情,全面激发了他勤学业务、苦练技能、遵章守纪、岗位争先的动力,在从事运转车长的二十年中,他多次被评为岗位能手和先进工作者。正是他的突出表现,于1997年7月,小平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2010年3月,因工作需要,孟小平转岗为汽车司机,面对新的岗位和要求,他总怕差下一点、落下一步,勤学汽车驾驶知识和维修知识,很快成为了司机班的骨干人才。作为一名党员,小平总觉得自己需要做出个样子,来发挥作用并当好示范。他不断总结司机的工作职责和岗位需求,形成了他的“三提前三叮问三卡控”工作法(即:提前了解出车去向,提前检查车辆状况,提前热车并备好热水;叮问出行路况,叮问出行时间,叮问工作重点;卡控派单和行程一致,卡控乘车人员和承载相符,卡控交车质量和燃料充足),担任汽车司机7年来,创下了安全行车20万公里的良好成绩,他细心周到的服务和恪尽职守的行为,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三、信守承诺,传播了生命种子
孟小平和妻子已有11年的献血历史,他们每年坚持献血2次,每次400CC,累计已经献血17600CC,献血说不上能挽救多少人,但他们始终坚信献出的爱心,总会温暖人心。2009年5月23日,孟小平在影都献血屋的献血中,签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书》。2016年8月,小平接到山西省红十字会电话,告知“有一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与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初次配型成功,询问是否愿意捐献”,因为比较突然,而且当时填完志愿书后并没有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做进一步了解,小平的心中很是纠结,可想想自己签字时的承诺、想想家庭的传统和党员的义务,他还是选择了“愿意捐献”。
2016年10月,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小平到太原市血液中心采集十毫升血液样本进行高分辩检测。同时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系统讲解了捐献的相关知识。一般患血液病需要做配型的患者,能坚持到配型成功的几率是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有的患者等不到配型成功就走了;有的虽然坚持到配型成功,但也会出现捐献者身体健康指标不达标或捐献者临时反悔,而失去机会。患者从生病到寻找配型,再到配型成功继续治疗需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医疗费,仅做一项高分辩检测就需要患者花几千元……,这些深深地触动了小平,一个病人的康复和生命的延续,真是太难了!2016年11月,经高分辨检测后的结论,小平和患者的配型点位居然十比十完全吻合,并且小平的体检结果显示完全符合捐献条件。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和小平进行了沟通,想着能够挽救一个生命,小平丝毫没有后悔当初的决定,同意捐献。经过5天的上下午打动员剂,激活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11月30日早6:30分开始到12:30分结束,整整四个小时,血液在小平的身体和血细胞分离机间循环了80余次, 160毫升造血干细胞被成功提取。当晚20时,造血干细胞悬混液安全运抵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顺利移植到患者体内,点燃了患者的生命之火。
小平躺在病床上,听着妻子读苏州患者女儿委托医生带来的感谢信,患者的女儿说:“已经是十一月末的初冬,我们全家陷在焦灼,忧心和纠结里整整四个多月了……这时候中华骨髓库传来了好消息,是您的出现给了我们全家希望,真的。我三十年来从未像此刻一样,充满对命运的感激!……无法当面言谢,我想我能做的除了心怀感恩之外,就是从今以后竭尽我能,给予他人帮助,还有一件:我也会录入骨髓库,我的数据希望有一天可以有机会像您一样去挽救另外一个人,这是对您善意的最好传承”,虽然身体是疲惫的,但小平的心理却是无比的欢畅。小平和妻子共同给患者家写了回信,并婉言谢绝了患者家属带来的五千元慰问金,将这笔钱和回信一并委托护送造血干细胞的医生带了回去。
勿以善小而不为,小平的女儿受家庭的影响,在年满十八岁后也先后在重庆和北京献血中心进行了献血,她说“有更多人向善、向上的坚守与传承,社会一定会更加美好”。
四、热衷公益,绘画了真爱人生
孟小平还是一名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和发起人。在2013年春季,小平和同学的一个公益团队去太原市康宁福利院慰问残障儿童。他第一次看到了很多被大人抛弃的残疾儿童,有双目失明的、有脑瘫的、有不会说话的,这些孩子的遭遇和现状深深刺痛了小平的心。现实是骨干的,但生活是精彩的,这些孩子们因为先天的不足,更需要人的关爱,更需要享受天真烂漫的童年、享受生活的精彩。小平的妻子没有固定工作,加之女儿上学,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自此他先后多次带母亲、妻子和女儿去福利院看望慰问,并捐钱捐物和食品等。党国美是个朔州籍的孤儿,小家伙可爱机灵,每次去了小平夫妻都要抱抱并喂她吃饼干,走的时候孩子总是哭的舍不得让走。特别是小平带母亲去后,走时孩子哭,老人也哭,看的真叫人心痛,点点滴滴的小事,坚定了小平投身公益事业的信心和责任心。
2013年的夏季,小平组建了自己的公益团队,其中有身边的同事,也有其他行业志同道合的爱心人,他们尽自己所能,为困难群体提供着帮助,为社会传播着真爱,他们坚信“星星之火,必定可以燎原”。四年来,他们先后20余次深入太原市社会福利院和祁县孔妈妈孤儿院进行慰问,帮忙打扫卫生,给孩子们喂饭,同时捐赠衣物二百余件,以及一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他们先后去原平慰问过抗战老兵党珍、榆社慰问过老八路张俊虎,送去了牛奶、鸡蛋、米面油和常规药品,并且为两位老人做了健康体检,并建立病例本,形成了每年进行一次义务体检的爱心呵护制度。聆听着张俊虎老人讲述他的革命历史,兴奋之余老人唱起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曲,沉浸于革命教育和激昂歌声中,小平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平凡的、是微小的,但真爱是伟大的,做好公益事业动力是十足的。小平用自己微小的行动和平凡的举措,书写了人生精彩的篇章,也迈出了走向远方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