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人新闻 好人关注 好人好事 身边好人 志愿服务 网友交流 图片 视频 全国

表扬先进

旗下栏目: 互动互助 线索提供 好人交流 表扬先进

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醋车间主任武俊威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0-16
摘要:武俊威,1968年生,清徐县孟封镇北程村人。17岁到醋厂学徒,至今已和醋打交道33年,是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名的大师傅。他针对传统工艺用人多、劳动强度大、占地多等弊端,提出了酒精发酵、淋滤工艺改进方案,在原董事长武润威的支持下,经过不断钻研
 武俊威,1968年生,清徐县孟封镇北程村人。17岁到醋厂学徒,至今已和醋打交道33年,是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有名的大师傅。他针对传统工艺用人多、劳动强度大、占地多等弊端,提出了酒精发酵、淋滤工艺改进方案,在原董事长武润威的支持下,经过不断钻研,设计出了立体式酒精发酵罐和全封闭一体式淋滤池,彻底打破了传统工艺局限,对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作出贡献。
 
    汽车在颠簸不平的乡间小路上行驶,天高,云淡,由远及近满眼是郁郁葱葱的绿意,一片又一片一人多高的玉米和高粱地从车窗掠过。驶出田野,汽车驶入宽阔的醋都路,不一会儿,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牌匾映入眼帘。走进大门,一股熟悉的、沁人心脾的醋香扑鼻而来。深深地吸了几口飘散着醋香的空气,不由得对制醋工人们的辛勤付出心生感激,对采访对象——太原制醋行业的唯一一个“晋阳工匠”获得者、时代新人武俊威充满敬意。
    ■一看二闻三握——绝活儿咋能轻易练成
    戴蓝色发套,穿蓝色鞋套,着白色工作衣,笔者走进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醋车间。制醋车间是水塔公司人数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车间。车间和外面只隔着一面通天通地的玻璃隔断,车间内部情况一览无余。
    “我们的车间是全透明操作,随时可以参观,这不,有一批游客刚走。”身材颀长,面庞黝黑,额头上的川字纹清晰可见,50岁的武俊威操一口地道的清徐方言给笔者介绍。他说话干脆利落,直接爽快,不犹疑,不拖泥带水。遇到听不懂的字词,笔者就细问写法,生怕闹出笑话。
    横成排,竖成列,车间里整整齐齐排列着一眼看不到头的黑色醋醅大缸。“一排30个,一共有一万多个缸。”武俊威说。作为车间主任,他每天早上5时就和上早班的工人一起来到车间,检查醋醅的含水量怎么样?湿度达不达标?他掀开一个刻有斗大“醯”字的大缸草盖,抓起一把拌好的醋醅料,先凑到鼻子上闻了闻,然后用手攥住一握,水,从他的手指缝间滴答下来。“这个醋醅料含水量63%,湿度、温度、颗粒粗细符合标准。”武俊威果断地说,“山西老陈醋必须经过‘蒸、酵、熏、淋、陈’五大步骤十几道工序,才能产出精品。醋醅发酵是一个重要步骤。我一看湿度,二看颗粒粗细。因为一是醋醅料水分含量与发酵时的温度、湿度直接影响成品醋的质量。二是醋醅发酵是一个耗氧发酵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氧气给它做催化剂,发酵的醋醅料颗粒太粗太细都不行。太细,密度太大,不容易氧化;太粗,水分都漏到下面了,挂不住浆。”
    一看二闻三握,这么简单的动作就能检测出醋醅是不是符合标准?许是看出笔者的满眼狐疑,武俊威接着说:“工人已经多次把我凭手感‘验’过的醋醅样品送到化验室,化验值与我的估值分毫不差。如果每天用化验设备测试,那就太耽误功夫了!”
    心里暗暗赞叹武俊威“有一手”!也深深地明白:这“一手”绝活儿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练就的!
    ■8个铜指帽——做醋是个苦营生
    1985年,武俊威初中毕业。那时的水塔公司叫清徐县第二醋厂,厂址就在武俊威的家乡——清徐县孟封镇。厂子不算大,却远近闻名,做出的醋入口绵香,酸中微甜,色泽亮丽,入碗挂壁,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好这一口”。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爹妈把武俊威送到醋厂,希望家里能有个挣工资养家的娃。
    17岁的武俊威一进厂就跟着师傅李登茂学技术。60多岁的李登茂给他8个铜指帽,分别套在两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上。铜指帽的长度刚过指甲盖,紧紧地箍在8个手指尖上,保护指甲不被磨损。“那时候是用双手翻醅,不像现在用铁锹了。一个缸里有125公斤醅料,要用手把底下的翻到上面,让每一粒醅子都充分接触空气。一个人一天要翻80个缸,早晚各翻一次。可是,铜指套只能保护指甲,指关节和缸壁、缸底摩擦久了,磨出水泡,磨出血,一碰到醋酸菌,蛰的生疼。疼上几天,磨破的地方结痂了,成老茧了,再磨就麻木了。”武俊威伸出双手,关节处的老茧和变形的关节清晰可见。
    武俊威渐渐发现,制醋是个苦营生。晚上回到家,他腰酸背痛,胳膊酸痛得端不起碗。“真不想干了。和我一起进厂的工人吃不了这苦都相继离开了。坚持在厂里做醋33年的,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武俊威从小就佩服木匠、瓦匠、篾匠、石匠,村里人管这些有手艺的人叫“师傅”,如果叫人家帮忙,会毕恭毕敬地端水敬烟。到了醋厂,他最羡慕的人就是李登茂师傅了,工友们师傅长、师傅短地唤他,称呼里饱含着对他技艺的佩服、人格的尊重,“师傅”这个词成了武俊威内心深处最荣耀、最羡慕、最至高无上的称谓。每当“不想干了”的时候,他脑子里就会出现师傅的形象:“我也要当上师傅那样的人!”就是这立志当师傅的心思,支撑他熬过了苦日子,并且不断进步,直至技艺炉火纯青。
    ■27岁当师傅——嗜之愈笃,技巧愈工
    醋酸发酵看上去是个体力活儿,其实是个精细活儿,讲究可多了。春夏秋冬温度不同,刮风下雨湿度各异,因为它是微生物发酵,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比如,春天风大,空气较干燥,拌醅时加水量需要大一点。夏天湿热,加水量就要小一点。武俊威至今还把李师傅的话牢记在心:“培养醋酸菌就和照顾小孩一样,需要精心呵护他。天冷了,你要是不给他加衣,他就会感冒;天热了,你要是让他暴晒,他就会中暑;觉得他有不对的地方,你及时纠正他,他才能健康成长。”
    武俊威还有一个师傅,就是原厂长武润威。武润威是山西老陈醋的传承人,他经常对武俊威说:“做醋先做人,有好人品才能做出好醋品。要踏踏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醋。”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两个师傅不仅传授他技艺,还教会他做人。慢慢地,武俊威踏下心来,一门心思钻研做醋。嗜之愈笃,技巧愈工。到入厂5年头上,他竟然喜欢上做醋了。他说:“做醋工艺多,周期长,从入料到包装出厂,少则数个月,多则几年。看着粮食一点一点变成人人都喜欢的醋,心里可痛快哩!”
    清徐制醋源远流长,相传始于尧帝时期,人们把尧帝尊奉为制醋的祖师。武俊威说:“要是不好好做醋,就会辱没了祖师,也是对李师傅、武师傅教诲的大不敬!”
    1995年,武俊威凭着过人的技术当上了制醋车间的副主任,新入厂的工人跟着他学做醋,称呼他“武师傅”。那年,他27岁,成了厂里历史上最年轻的“师傅”。4年后,他当上了制醋车间主任,“武师傅”的称呼已经在全厂叫响了。
    ■两大工艺革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俗活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30多年在制醋车间里摸爬滚打,武俊威悟出个理儿:“干我们这行,不是你今天学到哪儿就是哪儿,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
    武俊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酿造理论,获得了制醋中专文凭,还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核,成为厂里惟一一个“高级食醋制作工”。
    武俊威是个有心人,行业的变化、工艺的利弊、工人的辛苦都在他心里搁着。传统的酒醅发酵用的是陶瓷大缸,将近50公斤的酒醅靠人工一锹一锹铲进缸中,再用木槌压实,用塑料封口,等待自然发酵。一个男工一天要翻200多个缸,一个女工要翻100多个缸,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难免有杂菌带入,再加上发酵受气候影响较大,品质和出品率都不太稳定。
    经过几年的试验摸索,武俊威成功地改进了工艺。他研制出了立体旋转式恒温酒精发酵罐,用不锈钢罐代替了陶瓷大缸,不仅有盖子,还有旋转装置,整个过程中只需要一两个工人操作。
    武俊威还改进了淋滤工艺。淋醋就是用煮沸的水把醋醅中的醋酸及有益成分过滤出来。传统淋滤工艺是:用淋席、竹板过滤,木塞控制出醋量,接醋入地池。他发现了原来工艺的多个弊端:地池中醋糟清理不彻底;淋席、竹板容易霉变;地池计量不准;地池是敞口,酸度挥发大。他对症下药,把传统滤池改造成不锈钢全封闭一体式淋滤池,不仅能精准控制出醋量,还能防止微生物感染,降低酸度挥发。
    武俊威的大动作震动了制醋行业,沿袭了几十年的传统工艺有了新发展,一年还能为公司节约成本1000万元。
责任编辑:admin
首页 | 好人新闻 | 好人关注 | 好人好事 | 身边好人 | 志愿服务 | 网友交流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Copyright ©2017-2019 太原好人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15604号-3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