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定格在对口支援的大山深处,并在有生之年为之奉献我的全部……”太原市中医医院的傅小苏把这段话写在日记本里,也镌刻在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里程碑上。从医30年来,傅小苏用手中的一根银针为无数患者服务,更在对口支援的贫困山区奉献着一名中医人的圈圈仁心。2016年7月傅小苏荣登“中国好人榜”,成为我省首个荣获“中国好人”称号的医务工作者。
为把中医诊疗服务进一步延伸到社区,太原市中医医院在全市6个社区设立了分部,汾河湾分部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刚刚组建不久,很多工作都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坐阵指挥。作为该院的特聘专家,傅小苏本不用参与这项工作,但闲不住的她每天还是来这里出诊。
[同期声:感觉挺好 现在感觉挺好的 好像每一天都有变化 是 我太相信这个针灸了]
从早上八点钟开始,来找傅大夫问诊的患者就络绎不绝,其中既有多年的老患者,也有慕名而来的新病号。
[采访:患者]
(我都跟了她好几年了 反正哪儿难受我就找傅老师 她的技术是很好很好的 再一个就是她这个人这么热情
对我们就像是亲人一样那种感觉)
患者的这种感受让傅小苏欣慰,但更让她有压力,在与中医结缘的几十年里,傅小苏为近10万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在临床与科研的反复碰撞中,她已逐渐成为国内中医针灸领域的知名专家之一。然而,2013年,本可以在优厚的待遇、舒适的条件下安稳退休的她却突然决定去贫困山区对口支援,而且这一去就是两年。
[采访:太原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 主治医师 教授 傅小苏]
(是因为那里的人民需要我 那里的乡村医生需要我 那里的百姓需要我 所以两年来 一种被需要
最幸福的感觉一直支撑着我)
国家贫困县娄烦是傅小苏对口支援的主要地区,两年时间里,傅小苏和她的支援队几乎走遍了娄烦县所有的乡镇村落,生活条件的艰苦,医疗环境和设施的不完备让傅小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她看来,医疗对口援助不能流于形式,水过地皮湿不能解决问题,为此,她和支援队决定把解决村民实际困难放在首位,把提升村级医疗服务水平作为根本,每周五天与村民同吃同住,农家窑洞、田间地头都是他们的诊室,在对口支援期间,傅小苏和队员们为200多位村民进行了冬病夏治,数不清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等老病号病情得到缓解或治愈,近千名村医在他们的传帮带下取得了医师资质。
[采访:太原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 主治医师 教授 傅小苏]
(目前(娄烦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都能单独进行健康体检 这对村民来说是个不小的(福祉)
一个村卫生室能够惠及方圆几公里范围内的农民看病 我觉得在一点上 国家应该重点予以支持 而我作为一个医教研为一体的学术型专家 我希望能为之做出努力
并且把我们的乡村队伍 特别是中医针灸这方面的应用能做好)
也正是在傅小苏带领培训下,从2013年开始,来自娄烦、古交和阳曲县的204名村医接受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农村群众突发急症实现了有效救治,真正为农村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采访:太原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刘克勤]
(她给我们的(是)一种激励 首先第一个是她对我们病人特别热心 在我们患者群当中也对她非常信赖 另一个我们很多学生在她培带下
能够很好地成长 上了“中国好人榜”了 其实也是我们大家的一种荣誉 同时也给我们树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对于我们中医人来讲 或者医务人员来讲
她这种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们)
[采访:太原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 主治医师 教授 傅小苏]
(我觉得好人是一个人做人的准则 好人也是代表着社会的新风尚 好人应该受到推崇 好人应该受到赞扬 但是我离好人的标准还差得很远 所有的像我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成千上万 他们的付出比我更艰辛 更努力 更具体 所以(我当选)好人不能说明全部 但是我特别向往做一个好人 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做一个对社会有功德的人) (冯小建 闫翔)
太 原 教 育 电 视 台
taiyuan-etv
太 原 市 | 唯 一 的 教 育 专 业 媒 体 平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