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赵俊的家属,是我多年的责任,也是我多年的心愿。”4月23日,在江西省定南县龙塘村,82岁的郭初辉老人眼含热泪,与一名身穿黑色外套的中年男人紧握着双手,久久不肯松手。这个中年人叫做赵文道,来自山西临汾,这趟来江西是为了拜祭自己的“烈士父亲”赵俊。而为了等到这一天,郭老已经为赵俊烈士守墓70年,从孩童变成了耄耋老人……
1949年,新中国解放前夕,在江西省定南打响了龙塘解放战,12岁的郭初辉在山下学校旁目睹了这场战役,并亲眼看到一个名叫赵俊的山西籍解放军侦察兵冲到学校门口,冲着敌人大喊“缴枪不杀”,却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乱枪打死,光荣牺牲。战争结束后,在解放军战士的帮助下,郭初辉拿锄头亲手埋葬了赵俊同志的尸体,竖起了“革命烈士赵俊”的墓碑,之后便躲进了深山老林。
过了几天,由于担心国民党反动派回来破坏烈士坟墓,郭初辉第一次冒着生命危险下山照看烈士的墓碑,从此,郭初辉便开始了为异乡革命烈士赵俊守墓的人生,不论风霜雨雪,一守就是70年。期间,因为修路等原因,郭老曾3次为烈士迁坟,有一次甚至将坟迁到家旁边。“我一年里两次扫墓,平时十天去一次,我不但守墓,我还造林、种树、种花,这是我的责任,是责任就要担当。”
几十年来,郭老不仅坚持守墓,还始终都想找到赵俊的家属。两年前的5月29日,80岁的郭初辉老人第一次登上央视《等着我》寻人节目,讲述自己70年守墓的经历,下葬赵俊的时候,老人只听解放军战士说过,赵俊老家在山西,但兵荒马乱的没办法联系到家人。郭老寻烈属的事引起了山西相关部门、媒体的注意,由于历史留存下来的线索太少,仍没能找到赵俊的亲人。但大家都没有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赵亚飞、赵斌涛义士、张国英记者历时两年多的不懈寻找和艰难推进,终于在山西临汾市王庄村白壁自然村找到了赵俊烈士的亲侄子赵文道,从47岁赵文道的口中,一段有关“烈士父亲”赵俊的故事缓缓展开……
70多年前,家住山西临汾翼城县农村的赵鹤松有两个儿子,17岁的赵永来和11岁的赵永福。1947年,为了支援解放战争,赵鹤松“强逼”自己17岁的大儿子赵永来参加解放军,永来不愿意去,便找当村长、农会主席的舅舅史文英劝父亲改变主意,结果舅舅却说,“我发动群众参军,你爸爸给你报了名,我岂能不让你去吗?”在舅舅的劝说下,赵永来改变了态度,决心穿上军装上前线,临行前,舅舅为永来改名为“赵俊”。
中国解放,也是一项工程‘竣’工。”赵文道回忆着说,爷爷和舅舅盼望着大伯打胜仗,也一直盼着大伯能平安归来。没想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赵鹤松也没能等回来儿子,“当时村里一同去参军的人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只剩下大伯一直都没回来。”赵鹤松日日盼、夜夜盼,一直等了20多年,儿子都没回来,老人家含着泪、带着对儿子的愧疚,离开了人世。
“我兄弟四个,我是老四,爷爷就让我父亲把我过继给大伯。”赵文道说,他出生后,爷爷就想把他过继给大伯赵俊(赵永来)。1999年,63岁的赵永福在临终前,立下遗嘱,把自己的小儿子赵文道过继给大哥赵俊。赵文道继承了“父亲”赵俊的宅基地和一个旧木头箱子。17年后,央视《等着我》播出了江西老人郭初辉为山西籍烈士赵俊扫墓近70年的故事,郭初辉老人,一直都想找到烈士赵俊的家属。
4月21日,赵文道拿上了山西省翼城县民政局出具的认定证明,从山西出发到江西省定南县拜祭自己的“烈士父亲”,同时,还要亲自去拜谢守护父亲近70年的郭初辉老人。4月22日,经过40多小时的车程,赵文道、赵斌涛和赵亚飞一行三人终于到达江西省定南县。
23日早晨,赵文道和郭初辉老人进行了第一次碰面,初次见面略显紧张,但随后赵文道便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老人也打开了话匣子,和赵文道两个人谈论着,共同回忆起关于赵俊的点点滴滴……
在通往赵俊烈士墓碑的道路上,赵文道紧紧握着郭初辉老人的手,老人家70年来对父亲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赵文道的内心感动之余,却是一份报答不尽的恩情。
见到烈士父亲赵俊的墓碑,赵文道奉上鲜花,跪倒在地磕头。三代人,七十载,望眼欲穿寻亲人;四地情,八方援,梦想成真,终了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宣传志愿者的好人好事,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太原好人网tyhrw.com不收取任何费用,全部公益发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