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支教行一生黄土情----记中国政法大学许峥嵘在石楼的支教岁月 西部志愿汇 9月17日
山西省石楼县位于黄土高原深处的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曾经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2016年起,中国政法大学响应团中央将石楼县确立为定点扶贫县的号召,连续6年派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前往石楼县扶贫支教。
2020年8月,我传承着先辈的脚步,与9名队友一起来到了石楼,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在一年的时间里,承载希望的青春学子、生机勃勃的石楼山水、伟大光荣的吕梁精神、淳朴厚重的三晋文化,都融入了我的生命里。支教岁月,注定是我一生难忘的青春印记;吕梁石楼,成为了我永远热爱的第二故乡。
教书人:兴趣的种子开花了
“支教是个良心活。”全国研支团志愿者培训里讲到的这句话,一直刻在我心里。教学,是作为一名支教队员基本的职责和使命,教好书,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任教初一、初二历史课程
这一年里,我任教东城初级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历史学科。这里的生源大多是山村学生或是易地扶贫搬迁青少年,学习基础总体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自觉性相对较低。如何教好、引导好这些孩子?这是我要攻克的第一大难关。
我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以及与学生们交流访谈的情况,最终决定还是得从“兴趣”入手。因为,没有兴趣,光靠逼迫,是难以根本性、持续性提高学习成绩的。于是,我在备课与上课这一环节下了很大功夫。不仅要讲透课本上的内容,还要把知识转化为学生们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还准备了许多拓展知识、有趣的故事。
上课时,我时而在讲台上一人饰演多个角色,上演起独角戏,时而客串起地理老师,现场画地图,时而慷慨激昂……除此之外,我认为历史课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在为初一学生讲解中国古代史时,我注重于通过历史人物与故事引出哲理,在为初二学生讲解中国近现代史时,则注重讲清原理,使学生们真听、真懂、真信。
对学生耐心地进行课后辅导
研支团每周例会,总结分析一周以来的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播撒下的兴趣的种子开了花。同学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也有所进步。喜出望外的是,兴趣之花的盛开,是可以开枝散叶的。
初一新生小F,刚开学时因不习惯新环境,不爱与人交流,因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受到许多老师的批评。然而,我发现他在上历史课时特别认真,作业也完成得特别好,到了第一次考试时,虽然历史是他唯一及格的科目,但是单科分数却排进了年级前10。我对他更多地进行了表扬与鼓励,正向循环的齿轮更好地转动起来了。
慢慢地,他不但历史成绩稳居于年级前5,而且对其他科目学习的兴趣也逐渐提高,其他老师对他的批评声也消失殆尽。目前,他已有多科成绩能够稳定及格,步步向好。那些备课的深夜与课后的润喉片,都值了。
架桥者:去寻找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出发支教前,我常在想,除了弥补当地师资的不足,支教队员还能发挥什么特别的、更大的、有意义的作用?
于是,我将关注点放在了为石楼县青少年对接首都与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开展精品“第二课堂”上,充当帮助孩子们发现兴趣、培育梦想的架桥者。
邀请中国政法大学赵威教授开展法律知识讲座
邀请航天专家开展科普讲座
2020年10月,我邀请到中国政法大学赵威教授及“中国法律讲座万里行”活动来到我所支教的东城初级中学,为学生们开展了一堂“普法+励志”大讲堂。有学生在活动后激动地说道:“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大学教授…...我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今后才能听更多的教授讲课。”
2021年5月,我邀请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韩增尧,通过远程视频直播的方式,为石楼县近2000名中小学青少年开展了两场航天科普讲座。讲座当天,正值“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结合时事的火星科普讲座引发了热烈的反响。
2021年4月,研支团与中国政法大学“1502”新时代青年知行社共同举办“冬奥盛会,你我参与”线上云队课,身在法大的冬奥会志愿者为石楼县少先队员远程讲解了冬奥会的知识。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尽可能缩小教育鸿沟,让石楼县青少年也能接触到一线的知识、信息与启蒙,发掘兴趣点,育为闪光点。
组织青少年观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2020年10月,当我看完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学子学成改变家乡和近似石楼的黄土高原场景所触动后,第一个想法便是“我一定要带孩子们也来看一看。”
于是,在几番联系过后,我组织了60名品学兼优的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来到影院,开展了一次电影团课。
活动结束后,有一位学生在感想中写道:“我的家乡同样是一个贫瘠的小山村…...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意识到我们就是改善这个城市现状的新一代建设者,希望都寄托在朝气蓬勃的我们身上,而我们也不会让相信我们、支持我们的人失望。”这份真挚在令我感动的同时,也在激励着我去做更多这样的事,一定会是值得的。
许峥嵘在12.4宪法日宣讲宪法知识
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我和我的队友们还组织了23场次“明法计划”系列普法活动。
我们与石楼县司法局、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在课堂上、在国旗下,我们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宣讲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禁毒防艾、预防校园欺凌等法律知识。
这一系列活动,除了普及法律知识与法治文化外,也在向更多有志青少年播种学习法律的种子。在第一学期期末考前夕,一位初二年级的学生向我发来了部分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信息,问我各项数据的含义,并向我说:“我想考法学。”这一句话,成为了我2021年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记录者:石楼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石楼的这一年,我在空闲的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走”。走出支教校园,在石楼的各地多走一走,看一看,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也是我在毕业后选择前来支教的初心之一。
我生长于东南沿海,求学于首都北京,然而这些并不是中国的全貌,我要走到中西部去、走到贫困山区去、走到更多样的老百姓身边去,去了解更全面的中国。
许峥嵘拜访乡村医生张尚保
在曹家垣乡走访调研
我也做到了。在支教的一年中,或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或是观光游览,或是走访居民,石楼的九个乡镇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这一路上,我被伟大东征精神感染着。石楼是1936年红军东征的首站,是毛主席名篇《沁园春·雪》的成稿地,在走访东征遗迹的过程中,我从东征精神的学习者,慢慢成为了宣讲者,在受聘为石楼县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员后,我便选择了红军东征历史与精神作为我的宣讲题目。
这一路上,我被伟大而平凡的石楼人民感动着。在和合乡,我走访了坚守乡村45年的独臂乡村医生张尚保,在我问他当出诊与自己紧急的事相冲突时怎么办,他那句“那肯定是把自己的事放下,看病的事肯定是别人更急”深深触动着我的心。
这一路上,我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热潮激励着。我与队友们一同走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开展“4点半课堂”课业辅导服务和普法讲堂等活动,看着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搬迁及配套服务过上好日子,我更加地从心底里坚定了“四个自信”。在走遍石楼的一路上,我用摄像头记录下这一切,拍下黄土高原的壮美、吕梁文化的深厚与石楼人民的热情,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楼。
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活动
许峥嵘镜头下的石楼新貌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这一年在石楼的基层服务,使我和队友们都收获了巨大的成长。
这一年,使我们更接地气了。走出象牙塔,离开繁华的大都市,走进黄土高原深处,来到了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石楼,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中国地区发展的多元性基层工作的复杂性,更增强了我们身上的使命感。
这一年,使我们更知民情了。在奉献与实践中,更加体会到了老百姓的想法与情感,我们更加坚定了人民信仰、人民立场。
这一年,使我们更有情怀了。我们以对学生的情怀为起点,一步步深化为了对教育事业的情怀,对吕梁、石楼的情怀,进而在从实践中理解和加深了家国情怀、人民情怀和黄土地情怀。
这一年,我们更能奉献了。我们把在法大、在吕梁学习的精神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在行动中进一步强化奉献之心、奉献之志。
未来,我们也将继续秉承奉献精神,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一年支教行,一生黄土情。经过一年的支教,我对吕梁红色热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吕梁、石楼,已经成为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也成为了新吕梁人、石楼人。我和全体支教团队友们一定不忘支教初心,不负黄土地的浇灌,继续奋斗,砥砺前行,在未来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吕梁、石楼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作者:许峥嵘,中国政法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山西分队志愿者。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许峥嵘投稿
校审:盖奕洁 责编:温朝阳 校对:马天宇 编辑:栗婷婷
投稿:xibu85212120@126.com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宣传志愿者的好人好事,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太原好人网tyhrw.com不收取任何费用,全部公益发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