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街道南内环二社区光明小区有一群热心的老党员互帮互助做好事 迎泽发布 2022-06-14
幸福迎泽,一群老党员暖了老小区。
每月15日和月底,有人义务理发;下水管、自来水管裂了,吆喝一声,有人义务维修;垃圾袋放在门口,转身就有邻居帮忙拎下楼……迎泽街道南内环街二社区的光明小区是个老小区,居民有八成为老年人,设施也并不先进。但因为有一群热心的老党员,大家互帮互助,院里居民都幸福感爆棚。
耄耋“维修总管”
“我干了一辈子水暖工,这些管线我门儿清!”虽然已是81岁高龄,但居民张发财腿脚灵便、神采奕奕,说话更是思维敏捷。“谁家有事都找他,这是我们院的‘维修总管’!”光明小区老党员巨俊蕊伸出大拇指说道。
84岁的独居老人杨爷爷腿脚不灵便,平时由保姆照顾。有一天,杨爷爷向张发财求助,说家里的水龙头不出水了。张发财带着维修工具上门,拆下水龙头一看,原来是过滤网堵了,便清洗后再装好,水龙头立刻顺畅地流出白花花的自来水。
杨爷爷因为身体不便,家里的水电暖一出现问题,总是找张发财,张发财都是随叫随到。
还有一次,张发财刚端起饭碗准备吃午饭,就接到邻居电话。“家里的水管裂了,水流了一地,我和儿子试了半天,咋都止不住!”张发财二话不说,放下饭碗赶到邻居家。看到家里已“水漫金山”,他先关掉自来水总阀门,再细细检查,原来是自来水管道的软管年久失修裂开了。
张发财卸下破裂的管道,再买来新配件安装好,邻居家很快恢复了正常用水。听说张发财为了帮自家维修,连午饭也没顾得上吃,邻居又是道谢,又是道歉。“这有啥!”张发财笑眯眯地一摆手。
一年365天,张发财至少要上门为邻居维修上百次。为了方便维修,他还自费购买了一整套维修工具,其中包括一只管道疏通机。
古稀“托尼老师”
拿着电动推子,熟练地理出大家满意的发型,75岁的韩和林老人是邻居们的“托尼老师”。
早年参军时,韩和林学会了理发技术,复员回到地方后,一直免费为同事和居民理发。2016年开始,每月15日和月底最后一天,他都准时出现在小区活动室,为大家义务理发。韩和林不光在活动室为大家服务,还为身体不便的居民上门理发。
一位76岁的老人因病瘫痪,因为楼里没有电梯,他无法下楼,理发成为难题。得知此事后,韩和林每月上门为其理发,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久卧病床,这位老人内心孤独,而韩和林的出现,让他感受到了温暖。一次理发中,他竟感动地哭了出来。
除了韩和林,80岁的侯春娥老人也受到院里老姐妹们的欢迎。87岁的闫奶奶有风湿性关节炎,行动不便,侯春娥便每月上门,帮这位老姐姐理发。
“趁着我们腿脚好,还能多干点儿事!”面对大伙儿的感谢,两位老人的回答十分朴实。
温暖互助生活
77岁的秦瑞祥看到单元门破旧不堪,为了安全和方便,他牵头组织大家将木门换成智能楼宇门。小区由物业管理前,楼道无人打扫,秦瑞祥每周都自发清扫,从4层扫到1层,邻居们多会儿出门,楼道里都干干净净的,楼里的公共电费也常年由他义务收取。
“他们都是老党员!”光明小区楼院党支部书记邢春燕说。该院建成于1998年,共308户居民,其中107位都是党员。该小区居民大多数为原国电太原第一热电厂的干部职工,为民服务是该厂的优良传统,韩和林、张发财、秦瑞祥等老党员都是主力。退休后,大家延续了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在院里发光发热。
2016年,该院党支部成立了党员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进一步延伸,不光党员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很多普通居民也在点滴行动中践行服务精神。
去年国庆节期间,一场暴雨,光明小区的地下室全部被淹。雨停后,老党员们率先走进地下室,有的疏通,有的舀水。受到感召,院里男女老少齐上阵,几天时间,地下室的积水就被清理干净了。
腿脚不便的老人将垃圾袋放在门口,转头准备扔,楼上的邻居早已替他拎下楼;遇到买菜回来的老人,邻居们说笑间就帮着送上去;有时间了,大家聚在院里的活动室,一起玩乐器、打球、跳舞……
“有这些老党员、好邻居,太温暖了。住在我们院,幸福感爆棚!”居民张爱敏夸赞。
通讯员:侯慧琴
校 对:赵艳竹 兰杰
审 核:元艳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宣传志愿者的好人好事,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太原好人网tyhrw.com不收取任何费用,全部公益发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1333341118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