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前后,省城的雨说来就来,天气琢磨不定,小店区太航社区里,太航宿舍96号楼的居民冒着雨一拨一拨地赶往省人民医院,看望住院的邻居杨耀生。
“他是为我们病倒的,我们必须去看他。”居民杨旭平致电山西晚报记者,希望能去采访报道他们这位12年如一日、一分利都不图、忙前忙后甘当居民楼大家长的好邻居。7月23日,记者见到了这位65岁的社区好人,已经出院的杨耀生。
顶着烈日蹬着车给大伙儿跑腿
在一个挂有“光荣之家”牌匾的房门口,居民小郭停下脚步,敲响了门,瘦高个、满脸含笑的老杨迎了出来。
“这就是我们要感谢的老杨,这栋楼里缺了他可不行,他为我们整个居民楼操碎了心。”小郭向记者直言,邻居们推荐他来替大伙说说心声。
“不敢不敢,我有何德何能?”老杨笑着摆摆手。
12年前,入住才一年的96号楼的物业撤离,楼内6个单元住着72户居民,一下成了一盘散沙,水、电、卫生、治安等都乱了套。在这种情况下,还没退休的杨耀生被居民推举为楼长,一当就是12年。
老杨这次住院,要从电表改造说起。太航片区的电表都要改智能表,换了智能表,电表一欠费,手机短信就会通知,这可是一件大事。要是在别的小区,会有专门的物业来组织。可96号楼没有物业,附近一家物业公司表示可以捎带办,但每户要掏不少钱。
前去开会的老杨和另一位居民代表一回到院里,就召开楼里的居民大会。大家一致拒绝交费,不该掏这个钱。“那这栋楼的电表怎么改?”老杨骑着自行车,又跑供电局又跟附近的物业打听,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终于,从供电部门领回了改造电表的资料,在单元长的协助下,一户一户发到了居民手里,叮嘱大家尽快填表、复印身份证等。
7月4日左右,老杨终于收齐了居民资料,与一位年轻居民一起前往供电局。“老师傅,你们弄错了,两份表,你们留一份,身份证复印件还得粘上去。”老杨赶紧和那位居民一起忙活,10点半左右,刚弄了一个小时,年轻居民接了一个电话就有事先走了。老杨一个人继续给大家粘贴,快11点终于全部弄完。没想到,工作人员又打了回来,原来,每份表都有两页纸,复印件全贴错了,需要撕下来再粘到另一页上……老杨连午饭都没顾上吃,一直忙到下午1点多,终于验收合格了。
从有空调的营业厅出来,室外35℃的高温让老杨很不舒服,他骑着自行车,头顶着烈日,感觉头晕乎乎的。回到家,老杨就病倒了。身体一向硬朗的他没当回事,在小诊所输了3天液,还是没效果。到医院一检查,肺上有毛病了,必须住院。
“这一住就是10天。下大雨时,楼里没事吧?”一出院,老杨就跟单元长们聊起了楼里的大事小情。
防汛抗涝他一吆喝就来了一群人
还在住院时,老杨就接到了社区电话,问院里排水道怎么改?因为这个电话,老杨住院的消息才传了出去。担任楼长12年,楼里每年的防汛抗涝,杨耀生都得操着心。
“有一年夏天,雨下得特别大,积水漫过膝盖,院里的车都漂了起来。我冲下去挨个去敲单元门,喊大家堵水,没想到,下来一群人,其他楼的居民也来了。”老杨有些兴奋地向记者回忆,那时候,96号楼所在的这个院地势低,院外的马路高,而太航的马路又是东高西低,一下雨,水就顺着路一直往西流,他们这个院在西南,自然积水严重。“如果不堵水,不光水漫地下室,一楼居民家里都可能进水。”按理来说,老杨家住六层,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可好“管闲事”的他一看情形不妙,拿上雨伞就冲下楼去,挨个去敲院里的单元门。包括同院的95号楼、43号楼都下来好几个青壮年,老杨组织大家从旁边菜摊上找来旧麻袋、旧棉被、桌子椅子等杂物,他一声令下“堵”,东西“哗哗哗”摞了起来,还有一位小伙搬来了大水泥块,压在了上面,院外的水终于停止了“入侵”。
健谈的老杨介绍,类似的事情去年也有过。那时雨水也是特别大,雨水倒灌,直接淹没了96号楼4个单元的地下室,积水最深处足有二三十厘米,老杨就找到楼里的一位包工头,让他从工地调来水泵,协助抽水。其余居民有力出力,拿着铲子拿着桶,合力帮着排水。
“其实,很多事都得益于大伙儿的支持和配合。”老杨说,楼里的卫生原来不好,都是各扫门前雪,后来他给大家一分配,卫生状况一直很好,久而久之,居民都养成了爱护环境的习惯。还有一回,楼道里一下放了好几辆电动车,堵了通道,老杨火了,按门铃把单元里的人都叫了下去,“堵在这儿还让别人怎么走?大家多换位思考一下……”12位户代表没一个回嘴的,大家都敬重这位大家长,从那时起,也再没人在楼道里放过车子。
收水暖卫生费老杨带人拔“钉子”
在四单元任单元长的小郭深知,没有物业的居民楼里,收费是最难的。义务的楼长、单元长,对居民没有任何制约性,对于不能及时交费的居民,只能软磨硬泡做工作。
小郭拿自己的经历举例,他在一家金融机构上班,每天经手的都是理财业务,可一回到家,还得楼上楼下跑,打着手电在卫生间一户户查水表,十来块钱的水费卫生费,居民非要说交过了,可这里没收到,每天因为这事生气,自己都想甩挑子。“楼里都是散户,有的不住,出租的出售的都有,人员流动性大,所以形形色色的人都会遇到。”小郭说。
在这个楼里,虽然大多居民都能感恩这些义务付出的楼长、单元长,但一些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有群租的,私改暖气了,弄得楼里暖气冬天不热,老杨要带人去做工作;有夫妻离异的,谁也不愿交暖气费,老杨要私下里谈心;还有长期不住的,一到收费,老杨就得摆事实讲道理……
大家伙都说,老杨出马没有办不成的事!可老杨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干不动了,他组织大家新选了年轻楼长,可人们还是习惯找他。
老杨一高兴,还谈到年轻时的一件趣事,他当列车员时,曾碰到一位外国人在列车上吸烟,他问同事不让吸烟怎么说,那位同事说是:No smoking。老杨觉得那样太不礼貌了,于是就用生硬的英语给老外说:sorry,please don’t smoke on the train。没想到,老外居然听懂了,拉着老杨说了一堆英文要交流。老杨笑了笑说:“sorry,我就会一句。”引得列车上的人都笑了。老杨年轻时,就是这么一个极具亲和力又勇于探索学习的人。
本报记者 姬仙果 通讯员 李媛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