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文明网
2021年上半年太原好人赵玉娥
赵玉娥,女,2021年“太原好人”,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
她从阳曲建厂,到如今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在全国4省5市7县建立杂粮基地10.5万亩,建立5个基地联合加工厂,形成“产地种植、产地加工、产地检验、产地发货”的“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商业模式,实现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一条龙服务。此外,其公司高价收购农户粮食,雇佣本地群众,为乡村振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农户增收作出贡献。在每年开展的“扶贫慰问、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中,赵玉娥出钱出力,用心帮助贫困老年人和困难学子,陆续为养老院、学校、村镇群众捐赠粮油等食品累计100多万元。
她相继荣获了“山西省脱贫攻坚奉献奖”“太原市特级劳动模范”“太原市三八红旗手”“光彩事业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位于太原市阳曲县的大盂镇土质肥沃,素有“米粮川”之称。赵玉娥和她一手打造的“杂粮王国”——山西绿色山区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就坐落在大盂镇的三道村。作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这家集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年产各种杂粮产品9500吨,源源不断送往包括外交部、中国平安在内的企事业单位,以及遍布全国的200余家商超和大型网络平台。
创业路28年坚守农产品一线
阳曲县地形特殊、气候多样,处于杂粮生产黄金纬度。阳曲县小杂粮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名气。石磨面、石磨米、高梁粉、红芸豆、玉米糁、燕麦米……推广山西小杂粮,是赵玉娥现在做的事。
1986年大学毕业后,赵玉娥被分配到太原市委统战部工作,1992年,跟随改革浪潮,她放弃了铁饭碗,弃政从商。骑着一辆破自行车,跑遍了全省100多家大小商场及批发市场之后,赵玉娥用借来的500元钱购置了简单的卖货设备,摆地推、推小车,经营起了小食品生意。一年后,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白天经营企业,晚上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几年下来,赵玉娥的公司从小食品扩展到五谷杂粮等多个领域,产品也达到了一千余种。2012年,赵玉娥在阳曲县建立小杂粮加工厂,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在全国4省5市7县建立了10万余亩小杂粮种植基地,开办了多个加工厂,进行对外销售。
感恩心打造小杂粮山西名片
虽然山西的杂粮营养价值很高,产品质量有保证,在市场上也很畅销,但由于种植规模和销售渠道的限制,小杂粮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赵玉娥心中最大的梦想是,让山西的小杂粮走出娘子关,摆到中国人的餐桌。“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了保证产品的绿色无公害,赵玉娥亲自参与种子的筛选和发放,土质的化验和实地检测,登门邀请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对员工和农户进行定期培训,把所有产品逐一送到质检部检测,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
为了保护农户种粮积极性,公司对于合作农户制定了高于市场的收购价,受益农户达365户,每户年平均增收3000元以上。作为女性企业家,赵玉娥更关注农村女性就业。在公司招聘中优先安排贫困户务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2人,公司还向当地农户提供常年的生产技术服务指导,并利用农闲时间聘请农业专家对农村贫困妇女及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1324人次。2017年,赵玉娥的公司被太原市妇联授予巾帼创业创新创优示范基地。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赵玉娥和公司员工放弃春节休假,加班加点生产各类粮食2000余吨,保市场、保供应、保物价稳定。“国家有难,企业责无旁货。没有国就没有家,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壮大。”
前不久,赵玉娥为公司邻近的几个村子的精准扶贫户捐赠了10余吨 、价值8万余元的“珈绿”特精石磨小麦粉。“我们每年都会举行这样的活动,每次看到村民推着轮椅,搀扶着老人,或者是领着孩子兴高采烈地来领面粉,那种喜悦是赚钱换不来的。”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