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太原好人 • 正文

2017年太原好人要树根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不为远方 只为光亮

我叫要树根,1991年7月,我从太原师范学校中师毕业,分配到迎泽区孟家井寄宿制学校担任初中数学老师。9月1日,我走进曾经就读的教室,正式开始了我的数学教学生涯。

一、归来

脚下的这片土地是踏满我童年的脚印的,如今回到家乡工作,用自己的所学来奉献于这片热土,隐隐的一种激动和豪情便在心底滋长了。学生们喜欢我又敬畏我,说我的声音富有磁性,但果敢决断,不容质疑;说我的数学课明白条理,一听就懂,这些质朴的褒奖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深知农村孩子出路少,读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可惜,孩子们基础太薄弱,我就利用晚自习、周末的时间为我们无偿补课,效果很明显。多年后,那些早已研究生毕业的孩子们回学校看望我,师生忆起那样的岁月都会感慨万端。

二、坚守

上世纪90年代末,家乡的经济在煤炭的推动下增长迅猛,我的那些发小们都有了相当不错的发展。我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仅能依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罢了,朋友也曾劝我下海,但思虑再三,终究没能舍下那一截粉笔头,且一晃风霜雨雪中扎根山区26年。

只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业,我热爱的土地,这是一种责任,讲台下面一双双渴望求知,渴望用读书来改变命运的眼睛时时提醒我:那是几十份沉甸甸的责任。于是,案头的作业本、教案堆在我面前时,我更要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分的耐心、责任心去对待。我想,选择了老师,就不要惧怕清贫。

三、求变

近几年,社会上发生的变化太大了,也太快了。我工作了十几年的学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学校基础设施样样健全;教学楼、宿舍楼等焕然一新;我们教师的工资也早已翻了几番。可是,我们学校所在的乡村却一天天凋敝了,随之而来的是我校生源的锐减、转差,那种渴望求知的眼神再也看不到了。"知识改变命运"似乎成了一句过时的名言了,怎能不迷茫?2012年3月,学校决定进行自主学堂课改实验,我主动找校长报名,申请加入课改第一梯队。四十多岁的我,要改变二十多年形成的教学风格着实不易呀,但我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抓住契机,改善自我,就从此刻开始。

1.积极教研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十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路上来",我深信其中的道理。每次教研活动,校级、区级、中研班次次都不落空,外出学习总是认真地做好笔记、积极地参与讨论。学校的教研活动,我会主动报名做课供老师们研究探讨。有一次,区教研员准备带四十多位兄弟学校的领导和同行来我校观摩研讨,我又一次主动请缨,要求做课,校长同意后,我又虚心向教研员请教,解答备课中的困惑,上课那天,我紧张激动地一个劲儿默念流程,同事们都笑我像个初上讲台的新手了。一堂课听下来,得到了不少肯定,听课的老师们说在我的课上处处看得出我对孩子们的耐心和尊重,当然,研讨中我也收获了不少非常中肯的建议,我都认真地记下来,因为这才是一节课最大的收获。

2.爱护学生

"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赋予生命的应该是健康、是幸福、是温暖、是向上的力量。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教育应该在人的心灵中播种爱心、播种善美、播种智慧、播种光明"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话,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我;只有爱孩子的人,我才可以教育孩子"是的,只有爱能让教育重归温暖。

农村经济萧条以后,孩子们成了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在外,只好让孩子来住校,我就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和我们一起吃食堂、住宿舍、自习课常常要留到很晚把作业辅导完才能休息。特别是冬天下了大雪,山路被封堵,我就和我的同事们带着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走十多里山路去上学,途中,我会教导我的学生去照顾小学部的弟弟妹妹,这种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们一定是人人背上好几个书包的,一路上的团结互助,相亲相爱,我想会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的美好回忆。

学生的成绩方面,总是让人忧心,孩子们基础很差,为了让所学知识有衔接,我会特意针对一些前位知识的空缺录制成微课,供学困生补差。虽然开始时极不熟练电子产品的我费尽洪荒之力才能录制一节10分钟不到的微课,但我坚持了下来,常向年轻教师请教,几年的功夫下来,我的录课水平提高了不少,更让人欣慰的,2016年我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得到了校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肯定。

四、未来

"星辰固然美得高远璀璨,但身边荧火也自有动人之处"我只愿踏踏实实地为孩子们做好一些小事,用心而认真我当一只照亮我们的萤火虫。我相信,像我一样奉献山区教育的小小萤火虫们一起努力,必然会迎来乡村教育的重生,迎来乡村文明的复兴!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7-2019 太原好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