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太原好人 • 正文

2018年太原好人 耿开文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admin

好人“耿爹” 一颗心在爱里奉献

  •   “愿行公益”天镇学子座谈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天镇县的几名贫困学子“回家”,与爱心人士耿开文见面,汇报上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 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摄

  身边好人故事
  他,人很忙,陀螺般停不下来,跑北京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改善孤儿学习生活条件;联络外国爱心人士,曾经用一碗3块钱的米线为孤残儿们拿回来80万的资助,给孤残儿们做手术,提高生活质量……
  他,心有爱,有的孤儿要出嫁了,他当娘家人给置办嫁妆;有的孤儿要娶妻了,他又做婆家人张罗着筹备财礼和布置新房;还有孤儿要考研了,他不仅买来复习资料,还特意安排好单间以便其专心学习;孤儿们上学、就业遇到困难,他四处奔波想招儿安顿……
  凭着一份爱,为这些没爹没妈的孩子跑前跑后,操心奔波,在太原市福利院工作14年,他最享受的时刻就是孤残儿们喊他一声“耿爹”。孤残儿们口中的“耿爹”,叫耿开文。
  从太原市福利院院长,到太原市精神康宁医院院长,再到如今的太原市军休三所书记,尽管工作几次调动,但这个用爱滋养出来的称呼,至今还热乎乎的,逢年过节,这些被“耿爹”爱过的孩子们都会给他送来最美好的祝福。
  爱心,可以灌溉枯萎的花朵,哪怕即将凋落,也会慢慢复活!
  因为这一声“耿爹”,耿开文奉献、付出,脚步一刻不曾停歇,把爱播撒在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的心田。
  在康宁医院工作,成立中医脑瘫儿童康复科,让孤残儿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到干休所工作,仍继续做慈善,联络爱心人士为贫困学子助学,还成立爱心团体,联系国外康复专家,来并为残疾孩子做康复训练……一颗爱的种子已经种下,用爱心浇灌,好人“耿爹”的慈善路上繁花盛开,芬芳扑鼻。
  耿开文说:“不论我本职工作是什么,不论是在职还是退休,慈善是这辈子要坚持做下去的事!”
  收养被烧伤的“女儿” 心田里悄然播撒下爱的种子
  1999年,耿开文调任太原市福利院院长。2000年9月,左手臂严重烧伤、只有5岁的裳霓被遗弃在柳巷,所属派出所民警将裳霓送到太原市福利院生活。裳霓除了烧伤之外,其他方面正常。但被父母遗弃的经历还是让她幼小的心灵蒙受了巨大伤害。裳霓不和任何人交流,不是躲在人身后,就是钻到桌子底下,总是一副怯生生的模样,充满了警惕。为了让裳霓尽快适应新环境,来到福利院的头一个月,工作人员轮流带她回家住,不让她住院里。
  为了消除小裳霓的自卑心理,让其身心健康成长,让孩子回归家庭是最有效的途径。
  为不给职工增加工作负担,最终耿开文决定收养裳霓。“说实话,当时就是为了工作,想着先让孩子有个‘家’,能好好读书,带一段时间再说。”彼时的他不知道,爱的种子从此悄然播撒在自己的心田里。
  裳霓来到耿开文家时,他的儿子已12岁了。“好不容易熬出来了,可以放松放松有点自己的时间。”耿开文的爱人说,当时可真是不情愿他带这个孩子回来养,每周末都得接送,还得给孩子洗澡、洗衣服、梳头等,照顾生活起居,这些都是她的事,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耿开文为了让爱人接受裳霓,承诺自己会推掉一切业余活动,跟她一起分担照顾孩子的事务,这样爱人才同意裳霓来家里生活一段时间。可是后来,他食言了,还是爱人照顾裳霓多。
  就这样,裳霓开始在耿开文家生活。耿开文也因此有了一个“女儿”。
  起初,裳霓的闯入还是给这个家带来了不少的“冲突”。比如:儿子是独生子,家里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的,现在必须要跟裳霓分享,兄妹俩会闹架。
  裳霓是南方人,一口南方话,交流有障碍;生活习惯不同,也带来一定麻烦,裳霓爱吃海鲜,经常要吃鱼、虾、螃蟹,还不吃辣椒,可耿开文一家爱吃面,还爱吃辣椒;没有回家换拖鞋的习惯,爱光着脚在地下走……刚来的时候,裳霓的很多生活习惯和这个家格格不入,双方都觉得“别扭”。半年内,裳霓对耿开文及其爱人和儿子都没有任何称呼。
  为了让裳霓吃得可口,只要她在家,就做她爱吃的菜,做菜也不放辣椒了;教她如何使用卫生间,纠正她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上学跑步跑多了,半夜腿疼得直喊,一家人背着她去急诊……对待裳霓,耿开文和爱人视如己出,疼爱却不溺爱。日复一日地悉心照料,渐渐温暖了裳霓冰冷的心,让她感受到有爸爸有妈妈有哥哥的家庭温情,裳霓亲切自然地叫着爸爸、妈妈和哥哥。
  如今,裳霓已经是24岁的大姑娘了,过了英语六级,考上了教师资格证,今年还成为山西农大植物营养学专业的研究生。
  19年的共同生活,裳霓已经真正和这个家融为一体,开始反哺耿开文及其爱人,一家人其乐融融。
  耿开文高兴地说:“我在福利院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裳霓这个女儿。她就是我心里那颗爱的种子,因为她,我心田里的爱之花才会那样绚烂。”
  给几百个孤残儿当好这个“爹” 大小事情都要操持
  当一个裳霓的“爹”容易,可要给500多个孤儿当“爹”就没那么轻松了。吃喝拉撒、上学就业、结婚成家,大事小情,耿开文全得操心,这需要付出精力、时间和金钱。“福利院的孩子们在院里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都没问题,因没有家的感觉,因此,道德教育是最缺乏的。”耿开文说,从进福利院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立下一条规矩,即视孤儿为子女,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为他们着想。
  给500多个孩子当“爹”,小的操心吃喝拉撒,大的关心上学,再大点的考虑工作、结婚。
  离福利院最近的两所小学分别是圪(土尞)沟小学和兴西小学。因为福利院的孩子大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担心出事故,学校就不想收福利院的孩子。耿开文四处“化缘”,请社会慈善人士捐赠,资助修操场,把土路全部铺上砖,改善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
  福利院和兴西小学联合成立了乐队,请爱心人士来教孩子们音乐;把爱心人士给福利院捐赠的篮球、羽毛球转赠给学校……为了孤儿们求学,耿开文是动了不少脑筋。
  2011年6月,一对因早产被父母遗弃的双胞胎姐妹可可、爱爱将满一周岁。是女孩,又没有任何身体残疾,在福利院生活的这一年,有很多人想收养这对双胞胎。可是耿开文一直拖着没有答应送走她们。因经济原因,来收养的家庭都只想收养其中一个孩子。而耿开文的想法是,姐妹俩被遗弃已很可怜了,他想让她们能在同一个家庭一起长大。
  于是,耿开文联系《山西晚报》编辑部,请求扩散这对双胞胎姐妹的故事。2011年6月10日,《山西晚报》以《被遗弃双胞胎姐妹,想让同一家庭领养》为题发出这对小姐妹的愿望。没想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将近400个家庭,询问双胞胎姐妹的收养情况。组织双胞胎姐妹收养见面会、考察确定候选家庭,耿开文请媒体全程跟随监督寄养过程,最终确定双胞胎姐妹由榆次的李晋平夫妇寄养3个月。这3个月里,耿开文和院里工作人员6次前往榆次家访,考察记录孩子的生活环境、成长状况。他说:“这关系到孩子一辈子的幸福,必须慎之又慎!”当年10月11日,寄养期考核通过,李晋平夫妇如愿办理了收养证,成为这对双胞胎姐妹的合法父母,姐妹俩也从此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如今,姐妹俩已经上小学了。
  党佳,太原福利院的第一名大学生,她考上大专后因为学费犯愁,耿开文多方联系,引发媒体关注,帮助解决了学费问题;大专毕业读本科,两次冲刺考研,从帮助购买复习资料到提供安静的居住房间,耿开文全部要过问;2010年9月13日,党佳要嫁人了,耿开文当娘家人帮她置办嫁妆,脸盆、洗漱用品、夏被、皮箱、洗衣机、彩电、冰箱……正常家庭女儿出嫁该有的,她一样也不少,幸福出嫁了。
  外表硬汉形象,内心却细腻如发,孤儿们的每一点异常他都看在眼里,及时处理;孤儿们的每一个需要,他都绞尽脑汁想办法,跑腿尽全力满足,给500多个孤儿当爹,他是称职的。
  “自打我进了福利院,你让我有了‘爸爸’的概念”“感谢您这么多年来父亲般呵护我们,爱护我们”“您身体不是很好,记得有时间多运动,注意饮食”……2013年,因工作需要,耿开文调离太原福利院,孤儿们依依不舍,给他们的“耿爹”写下诸多眷恋。
  有爱就能创造奇迹 慈善是这辈子要坚持做下去的事
  福利院95%以上的孤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有的足内翻、有的唇腭裂……疾病各式各样,若能及时手术,孤儿们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就有可能被国内外家庭收养,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民政部的明天计划实施前,政府拨付的资金有限,国内的社会捐赠也比较少。随着院内收养的孤残儿童增多,手术的资金需求增加。为了孤儿们的幸福生活,2004年开始,耿开文决定走出去,争取链接更多的渠道、平台,引回资金。
  仅2004年一年,耿开文就去了10次北京,通过民政部社工协会,对接到了英国关爱儿童基金会、美国儿童希望基金会、美国关爱儿童基金会、美国小花儿童基金会等国外慈善机构。
  那时没有高铁动车,耿开文通常是坐晚上10点钟的卧铺,第二天早上8点到北京,白天办事,吃饭就是路边摊,晚上再坐10点的火车,第三天早上8点,回到院里上班。为了省钱,从不在北京住。也就是在那个时候,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使他患上了糖尿病、高血压。
  美国关爱基金的负责人约翰是耿开文打开门接受国外资金支持,并且合作时间最长的外国朋友。当年,耿开文用一碗3块钱的米线,为孤儿们“搞定”了80万的资助。耿开文就是这样,只要是孤儿们的事,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会千方百计地实现。
  调任太原市精神康宁医院后,耿开文仍然没有放下对孤儿们的牵挂,发挥康宁医院治疗康复的专业,在院里成立了中医脑瘫儿童康复科,为福利院的孩子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
  如今,耿开文调任太原军休三所任书记,工作上已经跟孤儿们没有任何关联了,但那份纯朴的、植根于耿开文心底的爱却未能让他停下做慈善的脚步。
  2016年,联合一群爱心人士,在古交岔口乡成立中国侨联基金会古交困境儿童帮助中心,为困境儿童巡回诊疗,如今已分别为3个困境儿童实施了烧伤后植皮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血管瘤手术。还为岔口乡3个中心小学捐赠了电脑、打印机、书籍等,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
  联合太原市自行车公益组织骑游协会,赴阳曲县泥屯乡松树小学,帮助成立腰鼓社团;对接北京愿心公益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继续学业……
  工作之余,闲暇时间,耿开文奔忙在做慈善、献爱心的路上,乐此不疲,他说:“人生是花,爱是蜜,有爱就能创造奇迹。慈善是我这辈子要坚持做下去的事!”

山西晚报记者 李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17-2019 太原好人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