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做好一件事是敬业;把一件事做好是责任;三十二年如一日做好事是奉献;将做好事付诸一生是伟大。
她不是编制内的正式职工,却三十二年来每天风雨无阻地去井口“上班”;她不是每个矿工的家里人,却为每个矿工热情服务胜似亲人;她有自己相亲相爱温馨的家,却把更多的关爱和温暖献给了井下的矿工;她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工家属,却做了许多正式职工也做不到的事情;她是一名共产党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为矿工服务的具体工作中;她将亲人般的情感撒向矿区的每个角落,用爱心默默地为矿工们服务了一年又一年,温暖着矿工,感动着矿山,赢得了矿区广大干部职工的尊敬和爱戴。她——就是利民社区党员陈腊英。
陈腊英1983年随同丈夫从湖南老家来到山西古交马兰矿建工程处,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一道,共同参加马兰矿的建设。陈腊英的丈夫申双喜也是矿上多年来的老劳模、老先进,建矿初期,环境艰苦,矿工们都是带饭去工地干活。出于对丈夫最纯朴的爱,陈腊英每天在家里做好饭菜送到工地上去,让丈夫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送饭之余,看着工人们每天穿着被磨破挂烂的工作服下井,一股从未有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她那纯真善良的天性,她自己掏钱从商店里面买来针线和钮扣,为工人们缝衣钉扣。看着工人穿着自己亲手缝好工作服下井干活,心里觉得踏实了许多。从那时起,陈腊英心里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要用自己的双手,让井下工人体会到家和亲人的温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井下工人的心。就是这样一个信念,支撑着她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三十多年。
她只是一名家属,一切费用都是她自掏腰包,从83年开始直到2005年矿正式成立井口服务站之前,她每年光是自掏腰包购买针线、钮扣、洗衣粉以及逢年过节为工人包饺子、包子、元宵、棕子、做蛋糕以及炖汤熬粥等各项费用就达上千元。记得在90年,那时的扣子还是一分钱一粒,她却让儿子一次就买了二百多块钱的扣子,没几年,就全部用在了为井下职工缝衣钉扣上。对于陈腊英的这些举动,很多人不理解,说她好出风头、显能耐,甚至有的人说她脑子有毛病,神经不正常,面对这些风言风语,她总是淡淡付之一笑,“只要自己做得对,做得有益于广大职工,有益于矿上的安全生产,随他们怎么说去。我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
由于陈腊英本身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家属,又没有别的什么经济来源,长年累月为广大井下职工送温暖,时间一长,自己家里的日子也过得日渐拮据。对此,她不等不靠不要,而是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千方百计拓宽收入渠道。陈腊英是精明强干的女能人,这些年来,她养过猪、开过饭店、商店,卖过米粉,几乎是干一样成一样,都有所盈利,可她却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为广大职工送温暖上,甚至还把自己搞经营、做生意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也贴补到为井下职工送温暖的工作中。
80年代,矿区职工家庭还不是很富裕,有录音机的人家还不算多,可陈腊英用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买了一台录音机,专门用于井口安全宣传教育。她自己请人将安全节目的内容录下来,每天提着录音机,到井口、班前会为职工播放。她自己文化不高,就请人书写法律法规安全宣传标语,在工业区、家属区张贴。
她常说:“没有井下职工,就没有咱们的矿山,井下职工最辛苦、最危险,咱们作为家属,也是为了矿上安全生产、为了亲人平平安安,咱们辛苦点,为井下职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为矿里的安全生产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矿上为表彰她为安全协管工作做出的贡献,每年都把她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协管员,可她却把奖金全部拿出来,购买了鞋垫、红腰带、各种糖果送到了班前会井下职工手中。她说:“没有井下职工为我们出煤,我们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生活,我们可不能忘了他们。”
九十年代初,陈腊英担任了矿区安全协管员,主要负责单身楼职工的安全协管工作。她领着家属协管员姐妹们到单身楼与井下单身职工签订了安全联保协议,接着又将联保工作延伸到家属区,在家属中建立了母亲包儿子、妻子包丈夫的安全“双包”协议等安全协管制度。虽然没有一分钱的工资,但她却当作自己的工作一样认真去完成。每月她主动到矿安监处查“三违”人员,并和其所在单位领导取得联系,视情节轻重,主动上门、分门别类开展帮教感化工作。刚开始,她们的做法不被人理解,吃“闭门羹”、受冤枉气是常有的事,可陈腊英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只要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还是会被理解的!”即使她在受到委屈时,也每天照常去井口送温暖、找“三违”人员谈心,从不间断。她平均每天给职工谈心不少于2—3人次,很多“三违”人员在她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下,都改掉了不良习惯,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有的“三违”人员还被矿评为先进个人。
有一次,当她听说井下有一个叫王小虎的农民工作业时不慎将大腿摔成骨折,家属又不在矿上,无人照顾时,她二话不说,急忙在家中做了一大碗荷包蛋面条,又连夜送到医院,送到病人手中,让他补补身子。躲在病床上的王小虎接过这个素不相识的阿姨送来的一大碗荷包蛋面条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她得知有的农合工家属不干家务活,丈夫有时回家连饭也吃不上,影响了家庭和睦和安全,她主动去了解情况,得知情况后,她主动去帮助农合工家属干活,挑水担煤,样样都干,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职工的家属,很多家属们都不好意思地问她:“陈阿姨,你怎么这么能干啊?”陈腊英说:“不是我能干,其实你们也都很能干。”她从井下特殊的作业环境的安全的角度去做耐 黄磊 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在她的帮助和带动下,这些家属改掉了家里事事依赖丈夫的坏习惯,主动承担起了做妻子的责任和义务,保障了家庭的稳定和谐与幸福。
有一次在家访过程中,发现青工陈某夫妇与公婆不合,经常吵闹,甚至打架,邻居旁人都不敢过问,以致影响情绪,不安心工作。了解情况后,陈腊英三番五次登门,不厌其烦地耐心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并将陈某夫妇请到自己家,好茶好饭热情款待,最终感动了陈某夫妇,小俩口和好如初。陈某也重新焕发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类似这样的家庭矛盾和纠纷,这些年来,陈腊英调解了多少,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就这样,身为一个普普通通职工家属的陈腊英,默默地怀揣着一颗爱心走近矿工,三十二年如一日,服务了矿工三代人,从陈妹妹到陈阿姨,从陈阿姨到陈奶奶,始终不渝地以她特有的方式为矿区的安全生产默默地奉献着,让矿工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为矿区增添了一份安定、和谐,她已把深深的爱意,浸润到每一个矿工的心,赢得了广大职工的尊敬和爱戴。
三十二年来,她参加班前会无数次,发鸡蛋一万多个,苹果一万个,粽子五千多个,发鞋垫两万多双,钉扣子近十万粒,缝补袜子七千多双、衣服六万件,补丁、手套无数个,节假日在井口送红腰带四万根;和职工谈心近2890人次,全年平均出勤359天。她义务送开水2870担次,义务送饺子、元宵、月饼、包子、粽子、蛋汤、绿豆汤等近千次。陈腊英就是这样始终默默无闻、执着的坚守,不图名利、忘我奉献。她说:“只要我现在还能做,我就要继续坚持下去,为我们的矿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针一线寄深情,千叮万嘱为安全,她用勤劳的双手实践全心全意为矿工服务的真诚;她用无私奉献的精神把对矿工的爱融入到日复一日的送温暖井口服务中。三十二年来,她先后70多次获得省、市、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先进家属”、“三八红旗手”、“安全联保模范”、“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安全宣传教育积极分子”、“巾帼建功立业先进个人”、“岗位百佳创一流先进个人”、“协管安全标兵”、“劳动模范”、“十佳好矿嫂”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