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霞,女, 36岁,民进会员,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 中医科,主治医师,任山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针灸学会理事,山西省老年医学会委员。
也许是自己亲人从医之多,也许是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再也许是奶奶临终时的嘱托,让她喜欢上了医学这个别人认为又苦又累的职业, 2008年12月被分配到太原市第八人民医院工作,心中梦想的医院应该是一座雄伟的高楼大厦,当她走进这小的不能再小医院大门时,还是有点失落,但想到是这个医院给了她机会,给了平台时,她又信心倍增,2016年她有幸跟从王宝迎院长、张晋中主任、张淑芬主任学习、得到各位知名老师的亲自教诲,从此便开始了她的从医之路。
作为一名中医科医生,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敬业奉献,这四个字对我们来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可怎样做好这四个字呢?
记得第一次接触的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当时是老人独自就医的,患者当时严重乏力,住院后她详问病史后给予血、尿、电解质检查、最后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为了防止酮症酸中毒引起昏迷,她立即制定治疗方案,因为消除酮体需要不断的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补液量及更换胰岛素剂量调整治疗方案,她一直坚持了72小时直到第二天患者酮体消失,大娘握住她的手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虽然她知道糖尿病合并酮体并不一定都能危及到生命,可那一刻她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责任重大,那一刻她不再觉得医生是一个又苦又不挣钱的职业,因为我们手里掌握着患者最宝贵的生命。于是心里默念“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这是她对敬业的诠释 。
中医科的病人病种多,好多患者因病痛地折磨而情绪急躁、焦虑、抑郁,崔永永是她接触的另一位患者。他是一位24岁的小伙子,当时是因为“高烧不退两周”入院的,由于患者发病时间长、在当地医院诊治两周一直原因不明,患者来医院时极度烦躁,我记得我走进病房时患者用极其不信任的眼神瞟了我一眼,并用烦躁的口气对我说:“你就告我能不能看了我这病,不要尽给我整那些没用的”,她对着他笑了笑,开始询问陪同他来就诊的他父亲有关他患病及治疗经过,并给他详细的做了查体,通过患者症状及以前做过的检查,她一个个排除引起发热的原因,她深怕自己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她反复的询问病史,请来呼吸科、外科会诊,并急查了未做的引起发热的相关检查,奇怪的是,患者化验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漫长的一天过去了,患者的病情还是不能平稳,她不停的翻阅资料,这时,电话不停的响起,是儿子在给她打电话,她才想起昨天早上答应下班去接他的承诺又不能兑现了,最后她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患者每天下午四点以后发热,晚上体温达到最高39.1摄氏度,和中医发热证型的阳明腑实证非常相似,她赶紧写了处方并拿着跑到药房抓了药让患者服下,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过去了,患者的体温终于降低了一个摄氏度,直到晚上10点患者的体温没有再升高,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了家,看着熟睡的儿子,她在心里重复说着对不起,第二天她查房时,24岁的小伙子红着眼眶硬塞给我一袋热乎乎的牛奶,虽热没有说一句话,但能明白这是他最贴切的感恩,还有他不好意思说出口的三个字“谢谢您”,那一刻她突然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医生在详细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心怀大爱,耐心细致地与病人交流、沟通,安抚病人,消除其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的病人不论贫穷、脏乱与否,一律平等对待,态度始终和风细雨,体贴关心。遇到疑难病变,经常废寝忘食地查找资料,寻到办法,想法设法为病人解除疾苦。仁爱之心,服务病人是她对敬业的又一层的理解,因为您只有深深的爱这个职业才能更好的敬这个职业。
也许是受王院长及好多前辈的影响她深深的明白,病人的需要就是无声的召唤,也许是王院长这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更是他那种想方设法为病人解除疾苦。为方便病人早上班,晚下班。病房工作时,经常遇到门诊病人到了下班时间赶来求诊,他毫无怨言地重新穿上白衣为病人诊治的举动让她动容,2018年中医科由于医联体重新组建,王院长和她在人员严重短缺情况下,两人坚持了一个月,并没有因为人员短缺而推诿病人,此后她得到了院领导及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那一刻她又动容了,可她更明白以医院为家、无私奉献是她对敬业的更深的理解。
她是一位平凡的医生,没有惊天动地的惊人之举,只是热爱本职工作,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的上班,秉承一颗仁爱之心,练就一双妙手,以仁心仁术,希望因自己的努力带来万众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