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人新闻 好人关注 好人好事 身边好人 志愿服务 网友交流 图片 视频 全国

好人事迹

旗下栏目: 好人写真 好人爆料 好人事迹 每日报道

主页 > 图片 > 好人事迹 >

追逐梦想 坚守承诺 书写奋斗——2019年山西晚报封面人物综述

来源:未知 作者:山西晚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10

追逐梦想 坚守承诺 书写奋斗——2019年山西晚报封面人物综述(0/0)

5秒

您已经浏览完所有图片

时间:2020-01-10 03:48 | 浏览
追逐梦想 坚守承诺 书写奋斗——2019年山西晚报封面人物综述
山西晚报  
 
      1992年,20岁的乔素凯,从山西临汾电力技校来到深圳大亚湾核电站。那时的乔素凯,恐怕想不到,27年之后,他会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接受大国工匠人物的颁奖。
       同一年,贺星龙12岁,爷爷临终前给他留下了一句话:“娃呀,好好念书,长大了学医。”那时的贺星龙,恐怕想不到,他会因为爷爷的这句话成为一名扎根农村的乡村医生,为28个村庄的村民服务19年。
  1995年,刚刚成为一名武警战士的牛何松,恐怕想不到,他会因为20年的捐资助学被人亲切地称作“最美兵哥哥”,而且,在退役之后带领乡亲自掏腰包为故乡的村庄开山修路。
  1996年,中专毕业的宁浩,去了太原市话剧团工作,身份是舞美设计。那时的宁浩,恐怕想不到,23年后他会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炙手可热的电影导演。
  1997年,春节刚过,16岁的王张龙从临汾汾西县一路赶到省城太原,这个在饭店打工偷偷练习面艺的洗碗工,恐怕想不到,22年后,他会因为面艺表演被誉为“山西面食文化的宣传使者”,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山西省劳模”称号。
  那么多的意想不到,那么多的奋斗拼搏,那么多的人间真情,汇聚在了刚刚过去的2019年。山西晚报推出了12个月度封面人物,记录下属于他们的辛酸和骄傲,也记录下这个时代的温暖和力量。这是河汾滋润之下的山西人自己创造的故事,更是足以表率三晋、彰显时代的山西故事。
 
山西晚报摄影记者马立明(左一)、文字记者孙轶琼(左二)、文字记者李霈霈(右二)、视频记者李永江(右一)在采访2月号封面人物后与刘慈欣(中)合影。
 
在时代中发现
       2018年1月,《山西晚报封面人物》首次与读者见面。在信息碎片化的当下,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谁是那个最抢眼的新闻人物?谁让我们怦然心动?谁又让我们肃然起敬?谁让我们终身难忘……两年时间,24组报道,一百多块版面,数十几万字的记录,极具冲击力的封面处理,山西晚报一次次地把聚光灯打在了一个个山西新闻人物身上。
  人,是新闻的核心。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在人物中体现,优秀的时代精神也需要在人物中体现,封面人物每月一期,聚焦当月山西省域内的新闻人物以及世界各地山西人的新闻故事。我们的记者或跟踪蹲点,记录封面人物一天的点点滴滴,或遍访深谈,多元展示封面人物的丰富层次。我们不惜笔墨,不惜版面,全方位深层次挖掘新闻事件中的人物,还原真实的人性,记录真实的故事。同时,我们创新传播方式,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多元呈现,通过报纸、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网站来立体传播,这是我们追求引导力、公信力的新闻实践,也是我们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尝试。
  故事,是新闻的根本。2019年,山西晚报封面人物讲述了12个山西典型人物的故事。典型人物的典型性需要故事来表达,新闻人物的新闻性也需要故事来呈现。封面人物之所以让人惊叹,让人落泪,让人奋发,就是因为他们有与众不同、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故事。他们是有故事的人,他们是有好故事的山西人,他们予人希望,他们给人信心,山西晚报有能力、有平台更有责任讲好山西故事,并将这样的山西故事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是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要求。而每月一期的山西晚报封面人物,则是我们讲述和传播山西人故事的方式之一。
在梦想中追求
  如果你问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他们为了什么而开始?
  山西首位走向世界的女导演李珈西会告诉你,因为梦想。为了写剧本可以连续3天3夜不出家门,为了拍戏、做后期可以连干20小时,为了拍电影,把自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用了个遍……这就是为梦想而真实地活着的李珈西。
       二十年僻居阳泉娘子关电厂潜心创作、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的作家刘慈欣也会告诉你,因为梦想。他说,“科幻小说的创作理念,就是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去描写最疯狂、离现实最远的东西。”
       山西面食的宣传大使王张龙还会告诉你,因为梦想。就是因为儿时偶然的惊鸿一瞥,一位厨师的削面表演,让王张龙终生难忘,进而苦练面食技艺。那个梦想在十年中持续发酵,像一个被“醒”过的馒头一般,终于等到了膨胀而饱满的那一刻。
       两次代表国家航模表演队在世界航联飞行者大会上表演的太原高中生蔡佳晟依然会告诉你,因为梦想。他一头扎进航模世界,虽然只有16岁,在航模界却已是不折不扣的老手。如今的蔡佳晟,怀抱着一个航天梦:期待有一天可以驾驶真正的飞机翱翔蓝天,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是的。是梦想叫醒了当年在太原市话剧团当舞美设计的宁浩,辞职去北京当了一名北漂,报考了中央工艺美院考前辅导班。为了生存他干过自行车装配、舞台设计广告、记者、拍照、拍MTV,24岁考北京电影学院……直到成为一名电影导演;是梦想牵引着退役的牛何松,为乡亲父老打通了一条从壶关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景区青龙潭瀑布通往后脑自然村的旅游步道,他说,“这条路寄予了后脑人脱贫致富的梦想,我希望自己能帮他们一起沿着这条路,走向幸福与希望”。是梦想催促着“中国航拍第一人”吕凤霄翻山越岭追随美景,拍出了独一无二的神州鸟瞰照,感知着神州大地角角落落的温暖。他说,“我不会停下拍摄的脚步,因为我太爱这片土地,她是我追逐的梦。”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这片浸润着五千年文明的三晋大地上,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上,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热血儿女,在时代的阳光下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梦想,会点燃太行吕梁的热情,会释放汾河两岸的活力。
 
在承诺中坚守
如果你问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他们在坚守什么?
  共产党员乡村医生贺星龙会告诉你,他在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因为,在贺星龙自制的名片上写着:24小时服务,随叫随到。这个只有他一个人的诊所,24小时服务意味着远远近近的28个村落,弯弯曲曲、上坡下坡的乡间山路,都要由摩托车的双轮一里一里去丈量,意味着骄阳下的骑行,也意味着月色中的跋涉。贺星龙说,“我是乡村医生,给百姓们看病是我应该做的事。我也是一名党员,只要我能干了的事,我都要干好,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
       “最美兵哥哥”牛何松会告诉你,他在坚守爱心助学的承诺。因为当年“资助安徽小学生方园园完成学业”的一句承诺,让他度过了捉襟见肘却无怨无悔的十年时光。当时,方园园一年的学费只需要500元,但牛何松当时每月只有35元的津贴费,他就把当年发表的60多件作品的稿费和自己省下来的津贴费积攒起来,分两次共向方园园寄去550元。1999年,牛何松父亲突发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住院欠下了一万多元的外债。2003年,牛何松结婚,没拍婚纱照,没买三金四银,甚至连一台电视机都没买……但一张张汇款单却按时寄到了方园园的手中。就这样,牛何松一路支持着方园园上完小学上中学。就在方园园上大学期间,牛何松的父亲患了晚期肺癌,沉重的家庭负担下,牛何松和妻子省吃俭用。方园园读大学的5年里,他们整整资助了她3万元。
        大国工匠、26年56000步“零失误”的乔素凯会告诉你,他在坚守精益求精、安全生产的承诺。在一次大修中,乔素凯发现一个核燃料组件周围有一个若隐若现的条状异物,而燃料组件和水池里是绝不允许异物存在的。于是乔素凯和团队成员决定实施打捞,但当所有工作准备就绪,又发现异物不见了。经过15个小时的排查,最终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这个异物,打捞上来一看,原来是一片指甲盖大小的塑料片。乔素凯说,“核安全大于天,我们用实际行动保证了入堆燃料组件的安全。”
       山西援非医疗队的队员会告诉你,他们在坚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承诺。医疗队所在的喀麦隆,HIV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人占总人口的5%以上。第19批援喀麦隆医疗队姆巴尔玛尤分队的妇产科医生张宇涛经历过很多次“不知底细”的急诊手术,可是有一次,他要面对的是一名已经明确诊断为HIV阳性的病人,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感染的风险。最终,手术从患者子宫中剔除了7枚肌瘤,最大的直径约7厘米。术中,发现患者盆腔黏连,又做了黏连松解术。他说,“虽然在术前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也戴了两副手套,可在操作过程中依旧是如履薄冰。”而这样的惊险时刻,许多援非医疗队的队员都曾经历过。
       一诺千金重,虽千万人吾往矣。时代呼唤坚守责任、脚踏实地的劳动者,山西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建设者,需要不计得失、对精品有执着追求的坚守者。坚守,才有追求卓越的创造,才有前行发展的资本。
  
在奋斗中开花
  如果你问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他们为什么要奋斗?
  “金牌导游员”张晓旭会告诉你,因为她要“让更多人爱上山西”。这个接待过三百多个旅游团,服务上万游客的80后导游,每次带团用餐前,总是第一个到餐厅,了解餐食内容并发到群里;吃饭时,她会把餐盘一一递到游客手里,组织大家有序用餐。她还会3次巡餐,询问游客对菜品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晚上分完房卡后,她总会挨个去游客房间看看。她寻找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讲解能力,去景区边听讲解员讲边拿着本记,在路上、酒店,一切可能的场所抓紧学习;她不仅包里随身背着山西景点讲解书,还坚持学习文史知识,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史书文献,把山西历史编写进自己的导游词中。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出的《全省导游行业开展向金牌导游张晓旭学习》通知中这样赞扬她: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形象大使”和“旅游目的地名片”的职责,为导游的整体素质、服务质量、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不懈奋斗。
  第二届全国青运会火炬手、全国残运会银牌获得者、太原“时代新人”、独臂姑娘高思恩会告诉你,“青春,就应该选择在艰难中锻造自己,在奋斗中追寻幸福,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温度。”体育训练苦,而高思恩从来不抱怨,总是默默坚强地承受着各项训练强度。由于左臂先天残缺,她既要保持身体平衡,又要快速摆动右臂来提高跑步速度。这就需要通过举杠铃来增强核心力量,正常人是两手托举杠铃,但她不行,一手托举,需要再找到一个支撑点。90公斤的杠铃把脖子压出了肿块,她也没有掉过一滴眼泪。10年来,她读高中,上大学,准备时代新人讲演,照顾日渐年迈的奶奶,不论多忙多累,她从没有停止过训练。
        扫黑先锋政法英雄张少华会告诉你,因为“我身后就是老百姓,如果我退缩了,老百姓怎么办。”由于长时间 超负荷工作,张少华的血压忽高忽低,高时180,低时只有60,常常感觉头晕目眩,实在顶不住了,就休息片刻又继续工作。医生多次要求他立刻住院治疗,他总是一拖再拖。饿了,有口吃的就能凑合。每天关心的只有案子,忙起来一两个月都顾不上回家。
       奋斗,在李珈西感冒发烧每晚的“5种药片+一罐红牛”里;奋斗,在刘慈欣远离浮华喧嚣二十年僻居的山沟里;奋斗,在宁浩一张张手绘的电影海报里;奋斗,在乔素凯水下经常退回来重拧的有11圈螺纹的螺钉里;奋斗,在王张龙细如发丝、可以穿针、触火即燃的16384根龙须面里;奋斗,在蔡佳晟反复试验修改最终设计出的国内第一架F3P机里;奋斗,在贺星龙骑坏的7辆摩托车、背坏的12个药包里;奋斗,在牛何松带头修筑的那条470米长的山间石阶路里;奋斗,在张少华加上辣椒和咸菜的馒头里;奋斗,在吕凤霄5000多公里航拍历程以及四十多万张图片里;奋斗,在喀麦隆歌星歌唱山西援非医疗队的歌曲《中喀一家人》里;奋斗,在张晓旭自创的快板《华夏文明看山西》里;奋斗,在高思恩一只手举起的二青会火炬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新年伊始,当我们重新翻阅2019年的12个月的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他们的故事依然激动人心,他们的精神仍在激励大众,他们的笑容就在眼前飞扬,他们是2019年的山西骄傲,他们是奋斗山西人的优秀代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山西封面。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说,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在新的一年里,山西晚报封面人物将持续关注有新闻故事的山西人,有奋斗精神的优秀典型,讲好山西的人物故事,讲好人物的山西故事,为推动山西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凝聚新的奋斗力量,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
 
2019年1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李珈西
2019年2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刘慈欣&宁浩
2019年3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乔素凯
2019年4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王张龙
2019年5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蔡佳晟
2019年6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贺星龙
2019年7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牛何松
2019年8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张少华
2019年9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吕凤霄
2019年10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援喀医疗队
2019年11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张晓旭
2019年12月号山西晚报封面人物:高思恩
 
李珈西 刘慈欣和宁浩 王张龙:鲜艳背后是雨雪与风霜
       2019年山西晚报重磅推出的12期《封面人物》专题报道,我参与了其中3期。封面人物的采访,不同于记者平时的采访,而是一种全面、系统、深度地聚焦某个时代的见证者、某个领域的杰出者、某个行业的传承者,甚至通过一个故事、一种精神、一段经历,深入到一个人的人生里……
       我想到了“表里”这个词,人们有时热衷八卦,会讨论一些“表里不一”的演艺界人士,今年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表里不一”的女导演。作为2019年的开年第一期《封面人物》,山西导演李珈西以“清新靓丽”的面貌首次走进大众视野。外形靓丽、多部作品女主角,她的“表”让人直觉认为这是个用脸蛋踏上顺风车的女演员。但2018年一整年无数次的探班、对谈和观察,我见证了这种偏见后的“里子”:两次高考,电影文学专业却变成了表演专业;毕业后没等到戏,她回到太原做艺考培训;自己写剧本、自己投资拍摄。在这个年轻女孩的人生字典里,无论经历几次“转型”,电影梦总要继续。“表里不一”的她像所有女孩一样,用风霜和露水催生了自己的鲜艳。
山西晚报记者李霈霈(中)采访李珈西(左)时的合影。
 
     “前因、后果”,采访每个行业的卓越人才,我都好奇这个人的成长经历。芸芸之中,都是一群人在干同一件事,他做了什么?可以从这一群人中,像锥子一样扎透了那混沌。4月我采写了21年如一日、将原本深藏厨房的面食技艺带上世界舞台的面食达人王张龙的笑面人生。这个在独轮车上刀削面、吹面气球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用拉成的上万根细如发丝的龙须面穿针的世界面食大会冠军,和所有面食厨师的经历一样,从学徒工做起,日复一日。那些年被“冷落”,被“忽视”的前因,造就了现在的“后果”:他始终惦记着那个被冷落的学徒工,如今他的徒弟有一百多人,他们齐心将更多山西面食挖掘出来。这是他给自己的答案。
  “一个人、一群人”,2019年2月,这一期的《封面人物》,是采访两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凭借《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制造了近70亿元票房、引发春节档话题和热度的“两个山西男人”刘慈欣和宁浩。这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报社出动了一个“报道小分队”,从文字、摄影、视频到网站,全方位出动,最终拿到了山西晚报对刘慈欣和宁浩的独家专访权。2月17日,这两个山西男人在太原“合体”制造了“疯狂”,“报道小分队”成员也“疯狂”了一把。
  从图片报道、微博更新到公众号、客户端,从笔端到镜头,从静态的观察到动态的视频呈现。“记者李霈霈”变成了“新媒体报道团队成员李霈霈”。
  这是这一年的封面人物,他们像大江大河,最终汇入2019年的海面之下,曾有的波澜奔腾,静静涌向更大天地。 
山西晚报记者 李霈霈
 
乔素凯 蔡佳晟 吕凤霄:成功背后是执着与奋斗
       在核电站最深处,更换、维修核电站“心脏”的大国工匠乔素凯!
  载着梦想飞向世界的航模少年蔡佳晟!
  拍遍无限风光的中国航拍第一人吕凤霄!
  从16岁少年到47岁青年,2019年,我对话的封面人物年龄跨度较大;从中学生到核燃料师、自由摄影师,我面对面的封面人物专长领域完全不同。然而,他们都拥有同一个基因——兴趣,他们都用坚持活出了专注与热爱!
  4米长杆,26年,56000步的零失误让人惊叹!这惊叹的背后,是乔素凯怀一颗安于宁静、臻于极致的匠心,敬畏核安全;是乔素凯用敬业、专注、探索、创新的匠人精神,守护核安全。五天,和乔素凯近距离的全接触,让我感受到,他的匠心是用敬业、专注、探索、创新滋养而成。
  修复核燃料组件时的水下精准操作靠一遍遍的在实践中练习。大修换料结束,回到办公室,他会把现场工作的思路、过程、数据、结果都整理好,做成PPT留存。然后复盘总结这一次操作的得失,操作方案是不是最佳的,还有没有可能优化;他胆大心细,搞研发脑子里万马奔腾,敢想敢干。
山西晚报记者李莉(右)、孙铁琼(左)在采访结束后与乔素凯合影。
乔素凯说,他经常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在核燃料碧蓝色的水池里游泳,在池边行走。只要琢磨与核燃料相关的事,他就会很快乐!
  与乔素凯一样,太原16岁少年蔡佳晟也拥有自己的热爱,除了学习,其余时间全部研究航模。在他的世界里唯航模可以让他绽放,唯航模可以让他专注、静心。
  玩航模不只是操控飞行,还需要设计、制作。蔡佳晟设计、制作了国内第一架F3P机,这是国际航联新推出的室内花式飞行项目。听起来都很复杂的操作,蔡佳晟却说他享受其中,因为做什么事情,专注其中就会有好结果。
  吕凤霄,中国航拍第一人的雅号不是浪得虚名。他专注其中的热爱,就是把大美中国拍遍。五刷中国的他把美留给了世人,自己独尝艰辛。
  相机被偷;被当成间谍抓进公安局;为了拍禾木的美景,负重徒步35公里到图瓦人的集中地……一路历险涉险,体味孤独,甚至与死亡擦肩而过,吕凤霄从未因此放弃自己的热爱。
  问吕凤霄,“祖国什么地方最美?”
  他说:“下一个地方。”
  永远在路上,就是吕凤霄活出来的专注与热爱。
山西晚报记者 李莉
 
援喀医疗队:忘我背后是万里之外的无私与博爱
       2018年11月17日,经过严格的选拔、培训,他们拖着简单的行李箱,肩负着祖国的重任,跨越千山万水,从熟悉的故乡热土,来到地处异域的非洲大地。
  他们是山西第19批援喀麦隆医疗队,2019年10月,在即将完成一年援助任务准备回国时,他们忘我的精神和突出的贡献得到了受援国政府、医院的高度认可和表彰,他们的事迹也再次在祖国大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正因如此,山西晚报10月号《封面人物》首次破例,将目光锁定到了这个团队。
  随后的10天里,从采访到写稿,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喀麦隆时间。在网络时断时续的情况下,通过微信语音、视频或者电话来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采访。队员们一次次的忘我付出、一个个的感人故事、一台台的艰难手术一次次感动着我。
       医疗队员们忙完手术和相关工作,北京时间已是深夜山西晚报记者薛琳开始通过微信进行采访。
       姆巴尔马尤分队队长贾连军发给我的一张图片给我非常大的触动,黑漆漆的画面上有一丝亮光,隐约可以看到三个身着手术服的医生在给患者做手术。贾连军介绍说,由于电压不稳,医疗队员在手术台上都经常遭遇停电,可患者耽误不得啊,每每此时,大家就打着手电筒,借着微弱的光束继续手术。网络不畅更是家常便饭,在我采访的过程中,微信连线时断时续,而为能给我提供更全面、更直观的素材,总队长刘晓娟花了十多个小时,准备好的视频都没能传输成功。
  诊疗环境恶劣,生活环境同样让人忧心,由于当地湿润的环境让蚊虫肆虐,24名医疗队员无一幸免地全都感染过疟疾,而且都在两次以上。因为当地人消毒、防范意识欠缺,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高发,也让医疗队员们的每一次手术都如履薄冰。然而,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医疗队员们却想方设法完成了一次次高精尖的手术,从死亡边缘挽救回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让当地民众感受到了“中国医生”的真诚、无私和大爱。
     “当地人民非常热情,走在大街上,即便是几岁的小孩儿,也会挥着手和中国医生说:‘你好’。”医疗队员们描述的这个场景无数次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这不正是对我们医疗队忘我奉献的一种认可,也是对“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最好诠释么。 
山西晚报记者 薛琳
 
贺星龙:坚守背后是念念不忘的初心与使命
       2019年6月,我来到临汾大宁县采访39岁的村医贺星龙。
  初见贺星龙,走进他的诊所,一张自制的名片令我对他产生了无限的好奇。采访的几天里,我发现,在他服务的乡村,每个村民家中最醒目的位置上,贺星龙那张自制的名片就醒目地别在一角。后来,我才知道,对于村民来说,那张名片上有他们危急时刻的救命电话。
  山西晚报记者李飞飞(右)与贺星龙合影。
       那张自制的名片上写着:24小时服务,随叫随到。这真是一个令人诧异的承诺!诊所不是医院,医院是一群人,可以分工,可以倒班,但诊所只有他一个人,24小时意味着什么?病人和医生的距离也不是医院里被电梯连接着的若干楼层,而是由宽宽窄窄的山路连接着的远远近近的28个村落,随叫随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弯弯曲曲、上坡下坡的乡间山路要由摩托车的双轮一里一里去丈量,意味着骄阳似火下的骑行,也意味着月色朦胧中的跋涉。
  名片这样印着,19年来,贺星龙的手机铃声也在不断地重复着这郑重的承诺。
  作为一个当年村民集体供他上学,后来用自己的所学数年如一日地回报乡村的赤脚医生,贺星龙为了乡亲们,付出太多代价,放弃和妻子一起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留在生他养他的落后的农村给村民们看病,贺星龙说:“我感觉到我还活得有意义”。
  一个“回报家乡”的承诺,竟用19年的超长付出来信守,其所诠释的,与其说是贺星龙的“羊有跪乳之恩”大义,不如说是固存其内心深处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贺星龙19年如一日坚守在村医的岗位上,不计得失、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为党和人民做着平凡而又伟大的一件“好事”,带给我的是长久震撼和感动。
  路虽崎岖,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村医平凡,却用行动让生命闪光。
  贺星龙的这份最淳朴的坚守,就是最值得我们敬佩的初心。 
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牛何松:笑容背后是退役军人的担当
       在部队,他是大家眼中的“最美兵哥哥”;转业后,他被授予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他就是牛何松。
  2019年7月,我和同事一行四人前往牛何松所在的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后脑自然村。后脑自然村地处半山腰,交通不便,没有产业,就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然而,直线距离不过200米的山脚下,就是太行山大峡谷青龙峡景区。
       牛何松(右)带山西晚报记者滑艳兵参观石阶路旁边的储藏室。
       我们去的时候,后脑自然村和景区之间已经修起了一条470米长的石阶路。这条路是牛何松带着乡亲们一起修起来的。
  这条石阶路的铺就,离不开牛何松的无私。他从部队退役后自主择业,虽然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收入,他却选择回到老家,去打通这条路。为了修路,他一度考虑卖掉自己的房子。为了修路,他每天在村里从早忙到晚,连上小学的孩子在假期也跟着他一起干活。
  这种无私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以贯之。在部队当兵的日子里,牛何松就20年如一日捐助贫困学子。哪怕自己穷得都要借钱、想抽烟只能和战友你两毛他三毛凑够一盒烟的钱,也没有停止对贫困女孩方园园的捐助。而这一直都是悄悄的,直到方园园大学毕业给部队打去报喜电话,这个秘密才被众人所知。长期受他资助的有12人,而受过他帮助的人则难以计数。
  有时候,牛何松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些照片。原本只打算回乡修路的他,脑子里却一步一步有了更多的蓝图,又在一步一步把这些蓝图变成现实。看着蓝格盈盈的游泳池、干净利落的古村落,再想想当初看到的场景,我能深刻体会到这些日子来他的辛苦付出和不容易,更是对他充满了敬佩。其实,他的蓝图只有一个,就是让乡亲们富起来,一起奔向小康。
  在我们面前,在乡亲们跟前,牛何松大多是在笑,哪怕回忆起一路走来的不容易,也是笑着。但笑容背后,其实是一个男人的担当,是一个退役军人的担当。
山西晚报记者 滑艳兵
 
张少华:照片背后是纯粹的爱与恨
        “敢爱敢恨,大爱大恨,爱到让路人心暖,恨到让敌人胆寒。从1999年到2019年,20年的热血奔涌历程书写了两个字:纯粹。”  
        2019年8月29日,封面人物《张少华》见报了。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么一段话,同时配发了三张图,第一张是当日山西晚报的封面,身着警服的张少华望向远方,郑重敬礼,照片空白处是介绍文字,“全国公安二级英模,感动山西十大人物,扫黑先锋,政法英雄”。
  2019年8月22日,山西晚报记者胡增春(左一)、滑艳兵(左二)在采访张少华(右一)。
        第二张是我们采访时,摄影记者武六红拍的一张特写——张少华的配枪,黑黝黝的手枪插在腰间紧绷的皮带上,枪套没有盖,张少华如果需要枪,估计时间不会超过一秒,就可以拔出来瞄准目标扣响。
  同事说,张少华的枪保险总是打开的,子弹总是上膛的,他还有备用的一弹夹子弹。枪不离身,无论白天晚上,无论身处何处。张少华随时准备拔枪而起。这样的情形毫不夸张,他不止一次接到来自黑恶势力的死亡威胁,他在高速路上遭遇险情,开枪才将意图撞击的跟踪车辆逼退。“如果能让我死,估计不少人盼着。”张少华说,“在被敌人放翻之前,我一定保证先把他们放倒。”
  第三张照片同样没有见报,是张少华的一个背影,地点在太原南站,刚下车的张少华一身黑色便装,右胳膊抱着一个幼童,左手护着,走向出站口,孩子的母亲走在他的左边。这张照片是已经升任闻喜公安局副局长的段林辉用手机拍的。“这母女俩,我们都不认识。就是出差坐车碰见的。张局长特别喜欢孩子,他就是爱给人家帮忙抱孩子。邻居家的孩子都待见他……我跟在后面,觉得有意思,就悄悄拿手机拍了一下。”段林辉说。
  这位年富力强的资深刑警,是张少华的老部下,张少华的脾气品性,他最了解,张少华的爱恨他也最清楚,“其实,他就是心思特别单纯的那么一个人,单纯得让你觉得他可爱。”爱也纯粹,恨也纯粹。这就是张少华吧。
山西晚报记者 胡增春
 
张晓旭:普通背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11月份的封面人物是全国金牌导游张晓旭。
       其实早在2019年9月,我们就关注到了她,那时正是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初赛进行时,张晓旭脱颖而出,跻身全国30强。随后,张晓旭越战越勇,一路闯关,最终荣膺第四届全国导游大赛第一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下发通知,号召全省导游向她学习。
  山西晚报记者对国家金牌导游张晓旭的图片进行筛选。
       我们尽可能搜集关于张晓旭的各种标签与信息,想知道她娇小身材背后的不凡故事;我们联系她原来的学校,采访她的老师、同学,找到她的同事、家人,听听他们眼中的张晓旭是什么样,她的身上究竟有哪些不一样、有哪些过人之处?
  我们来到张晓旭的旅行社,那个位于太原火车南站附近的一处写字楼里的房间,面积不大,简简单单。旅行社是2019年4月成立,取名“荣时”。“《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这本书让我联想到旅游行业,大家出去旅游,走在路上,就是期待遇到好风光,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张晓旭是一个爱笑的姑娘。
  当然,除了乐观,她更是一个怀揣梦想、深爱着旅游事业的人。随后一周多的时间里,张晓旭身上呈现出的平和亲切、逻辑缜密、真诚热情、坚韧不拔、积极向上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感染着我们。
  11年的光阴,一路走来,张晓旭渐渐描绘清楚了自己梦想的模样:让更多人读懂山西,读懂中国,让更多人爱上这片养育了我们的热土:“四色山西”“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三大旅游板块、一条黄金旅游廊道的‘331’旅游新布局”,张晓旭呈现给天南海北游客们的的山西形象也在与时俱进。
  在采访中,也慢慢回答了我们最初的疑问:看似普通的女孩,内心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加倍的努力,不渝的热爱,才能有所收获,才可以在全国72万名导游员中脱颖而出。
  张晓旭身上,让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即便在最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到极致。无论身处哪个行业,无论身处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心怀梦想,并为之努力,终会有梦想花开的那一刻。最美的时光永远在路上,我们都要做一名勇敢热情的追梦人。 
山西晚报记者 赵丽娜
 
高思恩:从容背后是蓬勃向上的激情
       高思恩是个非常有力量的女孩儿,接触到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内心蓬勃向上的激情,感受到她身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感受到她经历坎坷后从容一笑的淡定……
       这是一个只有25岁的女孩子,和她接触的每一个人,都情不自禁地被她的积极向上所感染,真心为她点赞,为她助力。
一路走来,到2019年,她拿奖拿到手软,从市级、省级,再到国家级,她靠的是什么?
      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也在采访的过程中问过和她接触的人。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高思恩。
       她的教练程学峰认识了她10年,看着思恩一步步走来,程教练最清楚思恩究竟有多难。她从来不喊苦不喊累,总是默默坚强地承受着各项训练强度。程教练说,训练的时候从来没有见思恩哭过,也从未见过思恩撒娇,取得一些成绩,从未见她骄傲。她选择的对手,都是正常人,认准一个目标,追上去超过,再赶超下一个目标。
       社区工作人员崔静是她的邻居,认识她十多年了。崔静说,思恩从小就和奶奶捡瓶子捡箱子,祖孙俩拖出去卖,从不要别人搭手帮忙。家里经济不好、没有户口的时候更是艰难了一阵子,但她们很少抱怨诉苦。
       高思恩在重庆卫视节目《谢谢你来了》里,给奶奶吃喝什么,奶奶都一定要问思恩吃喝了没有,祖孙深情让人泪目。
在记者采访高思恩的过程中,她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她很清楚自己的光环都是外界赋予的,她的心愿简单而又深切,就是——报答奶奶,报答一路走来所有帮助过她的人。
       我想,她力量的源泉可能就是这么简单——报恩,让奶奶知道,让大家知道。
       我终于找到答案,高思恩是一个真正有初心的女孩,初心就是感恩,她的力量也正来自这份感恩,激励自己直面苦难。报答奶奶,是她奋斗的使命,看似简单的动机,却有着最原始的动力和最难得的坚持,从而爆发出惊人的伟力。 
山西晚报记者 赵晋燕

视频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赵亮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薛旭杰
 
老兵集团爱心车队,走进太原市儿童福利院献爱心活动
<< 上一图集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童在蓝天下守望十年心音乐会召开
下一图集 >>

<strong>2017年太原好人周太道 - 奉献爱心 收获</strong>2017年太原好人周太道 - 奉献爱心 收获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童在蓝天下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童在蓝天下

追逐梦想 坚守承诺 书写奋斗——2019年追逐梦想 坚守承诺 书写奋斗——2019年

老兵集团爱心车队,走进太原市儿童福利老兵集团爱心车队,走进太原市儿童福利

热门点击

<strong>2017年太原好人周太道 - 奉献爱心 收获</strong>2017年太原好人周太道 - 奉献爱心 收获

市烛光志愿服务中心喜迎二青庆华诞主题市烛光志愿服务中心喜迎二青庆华诞主题

吴保利:用热血为生命加油  15年献血总吴保利:用热血为生命加油 15年献血总

看望一位“老母亲”---讲的就是太原好看望一位“老母亲”---讲的就是太原好

2017年太原好人周太道 - 奉献爱心 收获 市烛光志愿服务中心喜迎二青庆华诞主题 吴保利:用热血为生命加油 15年献血总 看望一位“老母亲”---讲的就是太原好 太原好人网 旗帜
首页 | 好人新闻 | 好人关注 | 好人好事 | 身边好人 | 志愿服务 | 网友交流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Copyright ©2017-2019 太原好人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15604号-3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