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聚焦】两会之声: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完善志愿服务体系
2020年有多么不容易,今年的两会就有多么不平凡。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从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到“十三五”收官,从消除绝对贫困的千年梦想,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一个个特殊的“时间坐标”叠加,注定将让2020年的国之盛会载入史册。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志愿服务健康发展。今年的两会期间有哪些热点与志愿服务有关呢?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热点 习近平:今后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5月24日下午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来自武汉新洲区陈玉村的党支部书记张文喜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要加强,基层应急能力需提升。习近平强调,这次疫情防控工作考验基层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也进一步凸显我们的城乡基层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今后要加强应急骨干队伍建设,完善机制体系,关键时候能拉得出来、顶得上去。
志愿者权益亟待保障 志愿服务体系亟须完善
疫情防控中广大志愿者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围绕保障志愿者权益、弘扬志愿精神、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等话题发表了宝贵见解。
01/志愿者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可能会受到意外伤害。”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意外伤害,志愿服务组织很可能无力承担治疗与康复费用。 “一些志愿服务组织缺乏长期风险保障意识。”全国政协委员、长沙理工大学副校长杨伟军指出,志愿服务组织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对服务项目的风险管理,并加强对志愿者防范风险的知识和能力培训,提升志愿者风险防范意识。 “保护志愿者就是保护社会的良心。”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周世虹建议,在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的同时,也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以及餐饮和交通保障,并为志愿者购买保险,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志愿服务工作。 “要完善我国志愿者保险制度。”杨伟军建议,要开发专门针对志愿者的保险险种,构建以商业保险为主体、社会保险为基础、政策保险为补充的志愿者保险险种体系,优化不同保险类别和险种之间的衔接机制,健全志愿者保险资金保障机制,加大政府财政保障力度。 “志愿服务虽然是无偿的,但也是有成本的,不能总让志愿者自己承担,时间久了会给志愿者造成压力和负担,影响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张宝艳认为,可以引导爱心企业设立专项基金,解决必要的志愿服务开支,并对在志愿服务中发生意外、陷入困境的志愿者进行救助帮扶,保障志愿者权益,呵护志愿服务精神。
02/志愿服务精神需要大力弘扬 “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精神需要肯定和鼓励。”在张宝艳看来,志愿者所帮助的人生活得到改善、社会对志愿者的付出给予认可,这些都是对志愿者最好的回馈。 “但在疫情防控中,个别地方的志愿者在服务时却遭到服务对象和基层单位的刁难、甚至辱骂。”周世虹告诉记者,志愿者服务行为受到误解、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等问题,暴露出一些地方对志愿服务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 周世虹建议,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对志愿服务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给予表彰和激励,形成崇尚志愿服务的社会风气。 “应统一全国志愿者服务登记系统,明确志愿服务时间计算标准,并规定在升学考试、公务员录用时必须达到的志愿服务时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林武表示,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志愿者,让志愿服务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03/实践呼唤更多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 “以更高的标准看,志愿服务仍难以为社会提供有分量、够体量、可持续的服务。”林武长期关注志愿服务领域,在他看来,目前的志愿服务整体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说到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不足,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雷锋车队队长徐涛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过去我们觉得志愿服务干的都是简单的小事,但参与疫情防控的经历告诉我们,志愿服务不是小事,需要志愿者提供的是专业、精准的服务。”所以,实践中对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是有强烈需求的,专业是精准服务的保证。 “由于缺少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志愿者,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在疫情防控中无法提供更精细、更有质量的服务。”徐涛表示,要加大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让志愿服务行为更科学、更规范、更深入,尤其是要鼓励各领域有专业特长的人士积极投身志愿服务,让志愿服务队伍更有力量。
04/志愿服务体系应进一步完善 “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完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在杨伟军看来,青年志愿者组织、社区志愿者组织以及各类民间志愿者组织目前分别由不同部门指导,应加强统筹管理,这样更有利于志愿服务发展。其次要规范志愿者招募和注册工作,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明确不同志愿者组织的准入条件。还要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和奖惩制度。 徐涛建议,要建立志愿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让服务需求者和提供者充分交流互动,让志愿服务更透明、更专业、更有针对性,要完善志愿者个人档案,明确个人志愿服务领域,进行分类管理,有效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类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让服务对象得到有效帮助,提高志愿服务的精准度。 周世虹表示,在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角色和作用被赋予更大的社会期盼和社会责任的新形势下,应早日出台志愿服务法,为志愿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这对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 来源:2020年5月24日《中国社会报》
01/白重恩:建议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今年他的提案之一是关注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受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他建议由政府主导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鼓励大学毕业生在进行相关培训后,进入教育、医疗卫生等短期需求较大的行业。例如,鼓励大学生进入乡村支教,一方面可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促进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向农村倾斜。政府可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年轻人参加志愿服务队,例如志愿者服务一年后,在升学、就业、报考公务员等方面享受一定优惠。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02/戚建国:建议颁发“中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奖章” 这次抗疫行动中,各地出现很多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山西修鞋匠张明自掏腰包购买日用品,用于兑换居民手中的废弃口罩;黑龙江一家饭店老板范晓杰开着私家车为卡点执勤人员送奶茶……“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带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原副参谋长戚建国委员表示。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途径,前者是中国志愿服务之‘魂’,后者是中国文明实践之‘体’。两者有机统一,是中西方志愿服务文化的显著区别。”戚建国委员表示,为了更好地激励先进、树立榜样,建议在每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这一天,向事迹突出的个人或组织颁发“中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奖章”。 戚建国委员表示,颁发“中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奖章”有利于树立道德标杆,使雷锋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有利于把雷锋精神与国际志愿服务精神有机结合;有利于强化志愿服务楷模的代表性,培育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文化;有利于把中国人民向上向善的良好精神风貌传向世界。 来源:解放军报
03/杨俊:志愿服务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疫情暴发后,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逆行武汉,无数志愿者走上防疫一线。“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也要尽力尽责。”杨俊本人及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积极投身战疫作品创作,先后推出作品24部。2月24日,杨俊又以个人名义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10万元。 然而,杨俊觉得这些并不够。“感动要化为更多行动,才能心安。”3月初,她主动联系武汉市水果湖街滨湖社区,要求参与疫情防控。作为志愿者,杨俊担任了“楼栋长”的职务,从上门为居民测量体温,到社区站岗执勤,一干就是近1个月。 “武汉疫情防控取得当前的成果,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付出。”这是一段特别的经历,也是一次特殊的调研,让杨俊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也让她对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杨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社区(村)为主体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倡导党员带头参加居住社区(村)志愿者组织,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协同的志愿服务机制,倡导无偿服务为主、有偿服务为辅的志愿服务策略,建立广泛适用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明确界定志愿者和义工的范畴。 “应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可以在升学、就业、晋升、入党、贷款、抵税等方面,对志愿者有一定的倾斜。”杨俊特别提到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她认为,不能漠视志愿者的付出,不能总是让志愿者凭着一腔热血无偿奉献。 此外,杨俊还在持续关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国有文艺院团经历了3个阶段的体制改革,激发了艺术生产力,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但普遍存在各地政策保障体系不统一、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她介绍,当前不少改制文艺院团生存困难。 为此,杨俊建议,要在充分认识和进一步明确国有文艺院团公益属性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建立与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相适应的国有文艺院团保障体系,包括弥补经费缺口、加大政府购买力量、健全捐资激励制度等。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