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人新闻 好人关注 好人好事 身边好人 志愿服务 网友交流 图片 视频 全国

外地报道

旗下栏目: 捐赠爱心 捐助孩子 义务服务 外地报道

有这样一群人-----记“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

来源:未知 作者:刘锁爱 郑淑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1-03
摘要:报告文学:有这样一群人(刘锁爱 郑淑平) 原创 刘锁爱 郑淑平 我在河之东 2017-12-29 undefined 散文\ 刘锁爱 郑淑平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近了这样一群人。 他们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为环卫工人做免费爱心早餐;他们经常走进偏远的乡村,为农村留守老人
报告文学:有这样一群人(刘锁爱 郑淑平)     刘锁爱 郑淑平  我在河之东  2017-12-29

 
                    å¤a原好äoo网-å¤a原好äoo的公益新闻å13台!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近了这样一群人。
       他们每天清晨四、五点起床,为环卫工人做免费爱心早餐;他们经常走进偏远的乡村,为农村留守老人理发、剪指甲、义诊、演节目、包饺子;他们长期开展公益讲座、心理辅导,化解滑向破裂边缘的夫妻关系、家庭危机;他们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尽已所能、不计报酬”地急他人所急、解他人所难,帮他人所需。
       他们为贫困孩子寻找救助,他们为邻里调解矛盾积怨;他们走上街头捡垃圾、清理小广告,他们为“古中国新运城”助力加油、摇旗呐喊;他们为无助少年上户口四处奔波、多方协调,他们送迷路的老人回家、为痴呆症和智障老人佩戴上“黄手环”;他们为汾河抗洪抢险的战士提供后勤支援,他们把义务为消防官兵做饭的锅灶支到了南山救火前线;他们发起爱心救助倡议挽救花季少女的生命,他们把离家出走的小女孩重新送回到父母的身边......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志愿者”。他们有一个纯公益、纯自愿、无名利、无报酬但却轻轻一呼应者云集的组织,他们有一面庄严而神圣的旗帜:“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
 
一、免费的早餐
       人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免费的早餐”呢?山西运城的环卫工人齐声地给我说:“有!我们的免费早餐都快吃了一年啦。”于是,2017年10月的一天,我要亲眼去看看。
       4:30的闹钟把我从遥远的梦中闹醒。酸涩的眼睛、沉沉的头脑,这么早起床对我来说,确实是凤毛麟角的事情。空旷的街道,豆黄的路灯,除了偶尔驶过的车辆,就是环卫工“唰唰”的扫帚声。
       “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张昌勤接我去他们的爱心厨房。沿路我们四次把车靠到环卫工跟前,摇下玻璃问他们几点开始打扫、多大年纪了、一月多少工资。有说4点的,有说2点的,晚上一般都扫到十来点,夏天十二点、一点;他们都已六十四、五岁,工资全勤是1450,一般就是一千二、三。有的认出了张昌勤,说你是那个给我们送早餐的吧,态度立即变得热情和恭敬。
       5:20到条山街的爱心厨房,协会租来的一个位于巷口的旧式平房小院。门口没有任何标识,窄窄的门洞,进门右手的墙上有一块公告栏,写着10月19日的爱心早餐播报:发放地点西花园;今日早餐红萝卜丝(凉拌)、炒绿豆牙;备菜、做饭志愿者陶国福、张小鲜、刘春燕、唐群;发饭志愿者陶国福、张小鲜、刘春燕、唐群、王春爱、郭强、李北平、范芃兰、贺红霞等16人;清洗餐具刘运风、张小鲜、景佩庆;今日感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如既往,坚持到底;今日捐赠杨博洵捐款200元包粥。
       小院三面房屋,院子很小,十来平米。液化气灶上,一口大锅冒着热气,红豆米粥正熬着。一盆切好的黄瓜丝上散着葱花红辣椒段,一盆切好的土豆丝,待炒。一张餐桌背面的螺丝掉了,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常务理事会副会长上官卫校和几个志愿者陶国福、薛保良等在找螺丝、螺丝刀,用手机电筒照着修理。我与一位白白胖胖叫刘凤琴的志愿者攀谈,她说白天忙顾不上,就早上来做做饭,挺好的,我住得近,方便;对我来说,做志愿是工作生活压力下的调味剂;老二7岁,上一年级,节假日也可喜欢跟我来哩,还自豪地从手机上翻出她女儿画的和妈妈一起 给环卫工爷爷奶奶做早餐的画让我看,画上有一个大大的红心,布娃娃坐在椅子上,她和妈妈在洗土豆。
       上官卫校给我介绍说,她是做化肥生意的,协会用的送餐车就是她无偿提供的,夫妻俩都是志愿者,孩子也是个小小志愿者。刘凤琴却由衷地说,其实我们真的没什么,活又不是太累,大家轮流来做。最辛苦劳累的是张哥、校哥他们。其实他们不需要每天都来这么早,人安排好就行了,我们都能做好。
       6点,馒头来了,粥、菜一齐装车出发。6:20到达南风广场,环卫工人已在等着了,都来搬桌子凳子。张昌勤赶紧跑过去指挥:不要抢,不要占,一桌6个人坐好。9张餐桌,一餐坐不下,没坐上的坐在边上的大理石墩上等第二餐。志愿者端饭,一桌两盘菜,一人一碗汤,不够可以再添。馒头一般一个人2个就够了,有的吃3个、4个。装车时,我看到张昌勤提了一小塑料桶水,我不知是为何用,到现场才明白,他们带着脸盆、毛巾、水,让环卫工人洗手洗脸的。
       我问边上一位等餐的环卫工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吃爱心早餐的,她说从今年3月份,我来就开始吃了。我问没有爱心早餐时你早上怎么吃?她说要是歇班就回去自己做,要是不歇就随便吃点,有时从家里带个馍,有时胡买个饼子。我说不吃街上的早餐小吃么?她笑笑:那太贵,至少得5块钱。她问我是干什么的,我说我想写写这些为你们送早餐的人,她立马情绪激动起来,一个劲地给我说,你好好写,好好写写他们,他们都是好人,大善人啊。
       今天的用餐人数70,140个馍一个不剩。志愿者收拾餐具桌凳,打扫场地。吃好了的环卫工,有的拍拍上官卫校的肩,有的握握上官卫校的手,亲热而又相熟的样子。收拾停当,17名志愿者(包括张昌勤和上官卫校)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首先真诚地为今天包粥的好心人送上祝福,然后庄严地举起右拳,宣读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已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返回的路上,我向张昌勤和上官卫校说出了和刘凤琴一样的想法。因为我也觉得,他们没有必要天天这么辛苦,现在爱心早餐已经走顺了,每天安排好人员就行了。张昌勤的回答打破了我的思想框子。他说:不在不行。一天、两天不在可能没事,时间长了纪律就松散了,人心就散了。你天天在,大家觉得你很辛苦,他们就有动力,就愿意去做;你要是不在,别人可能就会想,他舒服得睡觉,光让我们干活。如果大家头脑里出现了这样的念头,就会影响到我们工作的持续进行,协会就很难发展下去了。所以尽管我和上官每天很累,但我们不能不来,不是不放心大家,只是我们必须这样。我们必须用自己每天的坚持,来让大家不松懈,让大家共同坚持把这个志愿工作做下去。
       回到爱心厨房,上官卫校和几个志愿者忙着洗涮收拾,准备第二天的志愿服务进农村活动,安排人买肉、买菜,剁饺子馅,确定人员、车辆等等。我和张昌勤会长坐下来聊爱心早餐的事情。他的讲述把我带进一幅幅生动感人的画面:
       2016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在学苑路立交桥,张昌勤和上官卫校正在晨炼。在街边,他们看到这样一个情景:一位衣衫单薄、头发斑白的环卫工人,清扫完自己的路段后,坐在路边冰冷的石阶上,啃着冷馒头,就着一瓶凉水。凛凛寒风中,面对着和自己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张昌勤和上官卫校忍不住上前问道:
       “叔,你这么冷的天,你吃凉馍、喝凉水不冰吗?”
       老人笑笑说:“习惯了,沒事,就当吃冰棍哩”。老人回答得轻松、幽默,张昌勤和上官卫校却听得心酸、沉重,泪涌眼眶。
       几天后,2016年11月17日,经过精心筹划、紧张准备,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的“爱心粥屋”灿然亮相,成为运城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此,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张昌勤、上官卫校和他们的爱心粥屋志愿者团队就开始忙碌了。他们熬汤、切菜,升火做饭。清晨6点半,热腾腾的米汤、热乎乎的馒头加小菜就准时运到了市区的爱心早餐发放点,送到了环卫工人的面前。一份份爱心早餐,如涓涓暖流流进了环卫工人的心田;一缕缕人间真情如和煦春风,吹开了环卫工人的笑颜。冬至、过年,他们连续几天不停不歇,为400多名环卫工人送上了香喷喷的饺子;正月十五,环卫工人高高兴兴地品尝着一颗颗甜透肺腑的汤圆;而端午节、八月十五浓浓的粽香、圆圆的月饼,又传递着多少真情!多少温暖!
       一个寒冷的早晨,在银湖饭店爱心早餐发放点,上官卫校正在收拾碗筷,一位白发苍苍的环卫工阿姨走到上官卫校跟前,突然弯下佝偻的腰板,向上官卫校深鞠一躬,说:上官啊,我替所有的环卫工谢谢你们了。上官卫校再次泪涌眼帘,他赶紧躬身扶起阿姨,对阿姨说:“姨,可不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您比我妈年纪还大呢,给您送碗饺子就当是给我妈送哩”。 冬至那天,环卫工人杨九保含着热泪吃完志愿者端上的饺子,即从旁边的商铺借来纸笔,当场赋诗:“一顿饺子忙三天,天公受感也开颜;特降冬雨润人间,热情那怕数九寒。”他把发自肺腑的赞扬送到张昌勤的手上,张昌勤却握着杨师傅粗糙、皲裂的双手,喉头哽咽,他心疼地说:“叔,您们每天起早贪黑、又苦又累地清扫街道,您们才是最值得尊敬和赞美的人呀!”
       从“爱心粥屋”启动到至今,整整350多个寒来暑往的日子,张昌勤、上官卫校带着他们的志愿者团队走过了日复一日的辛苦操劳,走过了困难重重的举步维艰,并且可喜可贺地走到了步入正轨、发展壮大的今天。
       我问:你们每天的早餐得多少钱?
       张昌勤说:现在每天做六、七十份,得200来块钱。
       我问:这些钱都从哪里来?
       张昌勤说:主要是我们志愿者团队和一些爱心人士的捐助。他掏出手机给我看:我们的“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微信群,有个“日行一善”捐助项目,每天会收到志愿者发来的红包。有的几毛几分,有的几块几十,一般多是一块到十块之间;有捐13.14 “一生一世” 的,有每天都增加一分钱的; 有一天也不落、每天都块儿八角地捐着的,有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如老人过寿、孩子生日、儿女考上大学、结婚、生子等进行捐献的,还有一些企业的捐助,象银湖饭店,每个星期一的200块钱他们全包了;有生活困难的环卫工,有体弱多病的老大妈,也有省吃俭用的打工仔。我们这个群里的志愿者人数现在已经近五百人了。这中间有工人、干部,有学生、老师,有退伍军人,有曾经的环卫工,也有市上和区里一些领导们的家属;有67岁高龄的老人,也有7、8岁的孩子,还有包括我和上官卫校在内的30多对夫妻。
       他说:我们的所有账目都是完全透明公开的,每天的红包要过四道手至少四个人:收红包的,统计的,审核的,记账的。所收的每一笔钱、每一分钱都记录在册,每天都有明细的账目。我们协会的行为准则就是公开透明,要保障对捐助者的每一分钱都有交代,每一分钱都必须用在环卫工人的身上。说到财务,张昌勤向我夸道:我们有一位“红管家”——我们协会的副会长、会计刘运凤,她把协会的帐做的一清二白,管理得有条不紊。就说这每天的爱心红包吧,都是她最后审核汇总,每天晚上都加班到十点,准时把帐目公示到微信群里。
       我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资金困难的时候?
       张昌勤沉思了一会,语调平缓地说:哦——,这个——也有,特别是在前期,刚开始的时候;但也可以说没有。因为每当资金不够时,我和上官我们几个人就自己来包粥,缺多少天我们就包多少天。既然来做了这个事情,不管多难我们就都要把它做起来,不能半途而废。我和上官是在做志愿的过程中认识的,走到一起的。上官是个踏踏实实、任劳任怨、身体力行、全心全意做公益做奉献的好同志、好兄弟、好战友。他把志愿服务几乎当成了自己的全职工作,出钱、出力、出人。每当人员紧张、人手不够时,他们夫妻、儿女、兄弟家人总动员,他一大家人都是我们的志愿者。逢年过节,他的父母他都没时间回去看看,甚至往往忙得连个电话都忘记了打。今年2月26日,是他的20周年结婚纪念日,我和大伙都说给他们夫妻俩放个假,好好歇歇。可他们两口子却非要包粥、包做饭,让其他人都歇歇。
       说到他的战友,张昌勤就滔滔不绝、话头不断。而他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协会的6万元注册资金是他自己出的,协会起初的办公地点是在他的家里,协会每次陷入困境遇到挫折都是他出钱出力出智出策,无私无畏、百折不挠地力排众议、力挽危难。第一时间志愿者联合会能够走到今天,做为顶梁柱和主心骨的张昌勤,他的担当、他的坚守、他的付出、他的奉献,有谁能数得清、记得来呢?仅仅这每天、每天的爱心早餐,从前一天的买菜、备料,到第二天早晨四、五点的熬粥、调菜、买馍,到装车运送,再到发放点的早餐发放,直至餐后的洗涮收拾,他都是亲力亲为,从不落下。350多个风雨无阻的日子,队员们可以轮换着来做服务,而张昌勤却几乎天天如此,雷打不动。
       菜和肉买回来了,志愿者们开始洗肉洗菜,做明天的饺子馅。张昌勤给我介绍说:以前是只给村里的老人们包饺子吃,志愿者不吃,回来后各自回家。后来我们觉得,志愿者从早上五、六点忙到中午,有时到一、二点才能回到城里,让志愿者饿着肚子做服务不合适,才多准备些饺子馅,老人们都吃了以后,志愿者也吃上些。
 
二、我不认识你
       早上8点,御沁园社区广场,志愿者集合点。张昌勤会长重申工作纪律,注意事项:仪容整齐,穿志愿服,不能敞怀;活动期间不能玩手机,不能抽烟,不能闲聊,不能嘻哈嘻哈开玩笑,不能袖着手不干活,不能讲粗话、脏话。要文明、礼貌、谦和,尊重服务对象和每个人,真正拿出爱心。
       4辆车相随出发,两辆小面包,一辆拉桌凳锅灶厨具餐具,一辆拉人;两辆轿车。我坐在上官卫校的车上,银灰色的丰田。上官边开车边向我介绍情况,他们的服务项目主要有给老人理发、剪指甲、义诊、心理咨询、表演节目、包饺子。义诊一般是与医疗机构合作,今天与他们合作的是区人民医院护理义工队;理发通常是他们志愿者来做,有时也联系美发学校。
       说到他的志愿者,上官兴奋地告诉我:我们里面都是能人,有音乐老师、歌手、节目主持人,唱歌的、跳舞的、会乐器的,组织一台象样的文艺演出都没问题。我们还有心理咨询师、理疗师,都是专业的;我们的理发师都是自学成才,我媳妇、张会长媳妇现在都是专业水平了,我们的头发都是她们给理;今天来的是世纪风美发学校志愿服务队,老师带学生13个人哩,就不需要我们上手了。我们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包饺子、演节目,我们的人现在做饭、包饺子更是高水平,一个个做志愿都做成厨师啦。
       车行近一小时到达冯村乡郭西庄村村委会。下车后各队布置活动阵地。桌凳炉灶锅碗瓢盆从车上一古脑儿地卸下,两面鲜艳的旗帜从村委会二楼的栏杆上高高树起: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盐湖区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会旗。几条横幅拉起:志愿服务进农村——走进冯村乡郭西庄村、盐湖区医院护理义工队、运城市世纪风美发学校志愿服务队。宣传栏立起: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倡议书、协会简介、善心公益光荣榜等内容。
       在光荣榜上,我看到:运城银湖饭店菊花酒楼9月份爱心包粥四天;9月4日冯娜 爱心包粥200元;9月18日张琪捐款200元,为父母爱心包粥;9月19日叶强捐款200元,为全家包粥;张昌勤李玉平夫妇捐款1000元,爱心包粥;……槐树凹环卫工人文小莲捐款100元、西花园环卫工人尚刚云捐款100元,心怀感恩,奉献爱心……
       村委会的大喇叭通知村里70岁以上的老年人赶快到村委会来,运城市第一时间的志愿者们已经来了。协会的手提音响摆在舞台边上,送出谭晶优美抒情的声音: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牵牵手,旅途就有了伴侣; 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互相帮帮忙,生活就少了风雨 ;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 互相暖暖心,冬天就有了寒衣.....
       老人们陆续走来。有行动不便的,拄着单拐、双拐、扶手椅;也有子女陪送的。小护士搀扶着老人,给量血压、测血糖;医生给老人检查身体,讲解医疗知识。按摩师叫司徒骏,高个子,寸发,国字脸,不苟言笑的一个中年人,个体从业者,有自己的理疗馆,祖传的正骨手艺。老人们排着队等他做按摩,按过的说感觉好多了,让没轮到的更期待。她们看到我手里有纸笔,就让我给她们写司徒的电话,你要他也要。我说司徒“你怎么不装个名片”,他一脸严肃地说:这是做志愿,不能渗杂任何功利。本来我还想问他,今天关了门来下乡不是会影响生意吗?已到嘴边的话,我咽了回去。美发学校的师生们理得很专注。这本就是两全其美的事,既练了手,又做了好事奉献了爱心,何乐而不为呢?
       理了发,洗了头,老人们也显得精神了一大截,又享受了资深按摩师的服务,说说笑笑好开心。还有节目看,还有香喷喷的饺子等着呢,你能说这不是个幸福快乐的节日么?
       包饺子的一大圈子人在紧张地忙碌着,一大盘、一大盘形态各异的饺子横竖交替地摞起来。想像冬至、过年时他们包出了400多人的饺子,今天这几十号人的饺子,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
       各队的活动在有序地进行,张昌勤在我的对面坐了下来,我想了解他们这个“志愿服务进农村”的发展过程。
       谈话中,我无意间看到他手上、指甲缝里有些没洗净的面渍。他发现我盯着他的手,有点不好意思,搓着手说:早起和饺子面来着。我媳妇拌的饺子馅好吃,每次活动的饺子馅都是我媳妇拌。我早上5点就起床,去和今天的饺子面了。协会的每次活动,我们两口和上官两口都是提前到,提前做准备。我们这是公益性民间组织,大家都是自愿走到一起来做志愿的,协会会长不是什么官,我只是个领头的,领头的就得走到前边,做到前面,所以协会的每次活动,我们两口和上官两口都是提前到,提前做准备,自己亲自干。
       郭西庄村村支书看上去有六十来岁,已经干了四届。我问他愿不愿意志愿者来做服务,他脱口而出:当然愿意啦!他们来多少次我都热烈欢迎。这不光是为我村老人理个发、包顿饺子的事,最主要的是让我村的年轻人,让老人的子女们受感染、受教育。你不认识的人都能对你老人这么好,你自己不孝顺还是人么!
       节目表演开始了。那个一身粉色护士服的姑娘,竟然跳出了那么美丽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那个小学教师的孔雀舞,虽然不敢说可比杨丽萍,但绝对是专业水准。村里的小孩子也勇敢登场。两个小女孩的舞蹈跳得一丝不苟,紧绷着个小脸,发夹都蹦掉地上了。小男孩的少林功夫更是引得老人们笑开了怀:少林拳打到半截忘记了,从头再来。是他们认识的娃娃,他们尤其觉得开心。
       将近12点,大院里飘荡着诱人的浓香,白里透亮的猪肉莲菜馅饺子出锅了。先紧着日间照料中心的孤寡老人和到场的其他老年人吃,他们吃好了,是世纪风美发学校的志愿者们吃。医院的志愿者因为还有事,没吃饭就急着先走了。然后是第一时间志愿者们开始吃。张昌勤、上官卫校和其他几名协会骨干,一直是把着大锅煮饺子,来回地端饺子,招呼大家吃好,吃好。今天吃饺子的,有村里60多位老人和两、三位在场张罗的村干部,30来个志愿者,近百人吧。
       午饭接近尾声,我们大部分人都吃过了,最后的几个骨干也正在吃着。就剩下张昌勤和上官卫校两个人了,张昌勤在用大漏勺捞着最后的饺子。这时候,来了一位拄着拐棍的老人:瘦小的身子,大概都不到1米5高,背驼得很厉害,上半身和下半身几乎成90度。上官一抬眼看到了,赶紧上去把老人让到餐桌前坐下,并问道:叔,你怎么才来?
       老人说:屋里走不开,我腿脚也不方便。
       有人端来一碗饺子,上官接过来放到老人脸前,笑着说:快吃吧,叔,热着哩。
       饺子刚捞出锅,应该很烫,但老人吃得很急,让人担心会烫着。可本来就不是太满的一碗饺子(有志愿者给我说,是因为怕老年人撑着了,不好消化,一般都不会盛得太满,不够可以再添),老人吃了不到一半却停下不吃了。他抬头来回地看,象是想寻找什么,又说不出口的样子。
       上官正端着一碗饺子走过来,坐在老人旁边。张昌勤也端着一碗饺子跟过来,坐到上官的边上。这是最后的两碗饺子了,也可能是队员们有意为他们的两位会长匀出的两碗饺子。因为前面的志愿者会担心后面的吃不上饺子,有些人就只是垫个肚子,并不会尽饱地吃;而张昌勤和上官他们则是担心饺子不够,总是让大家先吃,他们自己最后。这种很微妙的心理,谁都能感觉到,但谁都不会说出来。
       上官发现老人的情况,关切地问:叔,你想要什么?
       老人踌躇着说:能不能叫我把这半碗饺子带回去,屋里还有个下不来床的老伴哩。
       上官和我们就近的几个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他愣了一下,但立刻反应了过来,一个劲地说:行,行行行!叔,你先把这碗吃了吧,这儿还有一碗哩,一会给你带上。
       有人说:没有塑料袋呀。几个人一口同声地嚷嚷,找个,找个,并四处去寻找。
       我猛然想起,早上买的两块钱水煎包忘记了吃,还装在包里呢,急忙喊叫:我这里有,我这里有。
       我掏出塑料袋,张开口子,上官把一碗的饺子都倒进了袋子里。我系好袋口,轻轻地放到老人的手边。一旁的张昌勤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他悄悄地拉过上官的空碗,把自己碗里一大半的饺子拨到了上官的碗里。上官想阻止,他用目光示意他不要作声。
       我直直地看着他们,说不出一句话。张昌勤向我笑笑,解释说:我有糖尿病,不能多吃。
       老人放下筷子后,大家起身送他。我把袋子递到他的手里,顺口问了一句:叔,你认识他们么?
       老人吃力地仰着身子,瞅了半天,老老实实地回答:不认得。
 
三、天鹅湾的那一刻
       我问张昌勤会长,你们的“志愿服务进农村”做了有多少次,他说没有准确的数字,以前都只是做,没有记录、统计过,应该在380次以上。还有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仅一个御沁园社区已超过了18次。“今年我们才开始把每次活动做个记录、留个资料,每月整理汇总一下”,说着,他从手机里翻出9月份的活动情况汇总表,从表上我看到这样的数字:志愿者人次392,服务时长579小时,服务对象2522人次。
       我问:你们还“志愿服务进社区”?
       他说:“只要群众有需求,我们就去做。社区人多,影响力更大。”
       我还是有问题,我觉得农村老人相对生活状况较差,给他们理个发、包顿饺子很需要;而城里的老人大多生活富足,不缺少这些。张昌勤这样说道:我们做这些不是为做而做,不是单单为了给他们理个发,包碗饺子;我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和带动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参与公益志愿活动。其实爱心人人都有,善念大家头脑中都有,缺的是有人来引导和带动。我们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组织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就是想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我们城市做公益的人和组织多了,助人为乐的人多了,人与人之间就多了和谐,社会也就会更加和谐温暖。
       我越来越发现,这不是一个只用手做做好事、用嘴喊喊口号就万事大吉的组织,而是一群用头脑和智慧、用生命和心血全心全意来做公益志愿的人们,难怪他们被一些不理解的人称为“做公益的憨憨”、“做志愿的疯子”。他们真真正正地把“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者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树为了行动的目标和方向,他们真真正正地把“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作为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星期天,我跟随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队伍走进了北城办天鹅湾社区。
       活动在社区小广场进行。义诊、理发、按摩、心理咨询、包饺子、演节目,各项活动蔚然有序。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共有300多人吧,“不光是本社区,周围几个社区的老人也来了”,社区主任介绍说。在现场的志愿者中,有我认识的按摩师司徒骏,有协会最大的功臣——张昌勤和上官卫校的妻子李玉平、李金萍。她们被称为协会的“二平”,正如张昌勤饱含深情地说的:“如果没有她们自始至终的理解、支持、帮助和追随,我和校哥不可能走到今天,协会不可能发展到今天。什么是相濡以沫,什么叫夫唱妇随,我和校哥最有体会。”
       在心理咨询台前,我再次见到了心理咨询师原亮琴。她和我熟识的一个朋友长得很象,上次在车盘第一次见面,差一点认错了。她和冯刚、张彩娜、岳荣荣等七人担负着协会的免费心理咨询、公益讲座工作。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彩娜家在永济,每次轮到她讲课和做咨询时,她都是一大早开车从永济赶来,完了再匆匆赶回去。她们的公益讲座每周六下午在御沁园社区进行;除此之外,原亮琴她每周一还在盐湖区婚姻登记处坐班,免费调解夫妻矛盾、挽救即将破裂的家庭。
       我问她:你是自由职业者,义务做这么多工作,时间怎么安排?不是影响你挣钱了么?
       她一脸阳光,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正因为我是自由职业者,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才有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挣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快乐、幸福,我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别人,看到他们夫妻和解了、生活过得幸福了,我自己同样会感觉到很自豪、很快乐,我这是赚到了真正的财富——精神财富”。竟是很享受、很得意的样子。
       在忙碌的志愿者中,我还看到了几张似曾相识的面孔。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是在上官卫校发给我的一篇微报道《扶!运城酷暑下的正能量》中:“7月12日上午10点,第一时间爱心志愿者杨玉开车行至解放路三小附近时,突然看到不远处的步行道上有一个人躺在地上,旁边一滩鲜血,路过的人都只是瞟一眼就绕道走开了。此时烈日当头,酷暑炎炎,躺在地上的人完全暴露在烈日下。杨玉见状立即停好车,走到跟前,发现是一位老人摔倒在地,面部撞伤,血流不止,老人意识恍惚,情况非常危急。杨玉赶忙回到车中拿来纸巾和水救助老人,并与协会联系,临近的志愿者陈文佳闻讯后赶到现场,二人迅速开车将老人送到急救中心,与在急救中心工作的志愿者张燕和几位匆匆赶到的志愿者一起,帮助救治老人。”
       现场做“免费发放黄手环”宣传的小志愿者中,我认识了一位上初中的小朋友刘成凯,他的故事挺有意思。今年暑假他和其他三位同学,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社会实践作业,参加了第一时间的爱心早餐志愿服务。第一天他们来了四个同学,第二天三个,第三天两个,第四天就剩下他一个了。但他没有放弃,整整做了一个暑假。这期间,他不仅自己热情认真地做好服务工作,而且还将他的妈妈发展成了一个忠实的志愿者。
       广场中央搭起的舞台上,文艺演出正在火热地进行。突然,台下的观众席里喷起2米多高的水柱,临时供水的自来水管爆裂,冰凉的水柱喷射到人们的头上身上,看节目的人群惊叫着四面散开。而此时,我看到,逆着人群冲到水柱跟前的,是张昌勤、上官卫校和其他两名志愿者周天波、李北平。他们用手去握、用脚去踩,很快堵住了塑料水管的破口。四个人的衣服鞋子都被浇湿了,李北平的两条裤腿湿到了膝盖以上。时间太快,三、五秒钟的瞬间,让我没有看清上官卫校是怎样冲到水柱跟前的。他的脚在昨天晚上搭舞台时受了伤,张昌勤拉他到医院拍片,骨头虽然沒事,但医生说伤着了筯,不能走动,否则会留下后遗症。今天在现场,他一直是拐来拐去的。
 
四、锦旗上的故事
       协会搬新家了,这是欢欣鼓舞的事情。御沁园社区为他们免费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第一时间志愿者联合会终于结束了长达三年半时间在张昌勤自己家里办公和租房子办公的历史。
       坐在崭新的大办公室里,我注意到两面墙上满满的锦旗,就对张昌勤会长说,这每一面锦旗里,肯定都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吧,给我说说。
       “大道无垠温暖久,迷途有爱意情长”,这是平陆县陈军宁全家送的。
       2017年5月10日清晨,张昌勤接到平陆县志愿者协会的求助电话,说平陆一个13岁的小女孩小如离家出走,可能下了运城,希望帮忙寻找一下。刻不容缓,寻找小女孩的行动迅速在运城的大街小巷、各各场所展开了。消息在第一时间志愿者微信群和他们的公众平台一发布,通过分享和转载,立即传遍了全市的角角落落,点击量达6万余次。无需动员、无需号召,第一时间的近百名志愿者自动加入到了寻找小如的队伍。从早晨六点到晚上8点,14小时的寻找毫无踪影。
       晚上八点,在街边一个小饭店,筋疲力尽的张昌勤正准备吃点饭,填一下饿了一天的肚子,突然一名出租车司机打来电话,说他在汤里见到的小女孩,可能就是那个叫小如的女孩。张昌勤来不及吃上一口刚端上桌的扯面,一边联络其他的志愿者,一边拔腿就往安邑汤里村赶。在汤里,他们摸黑找到出租车司机说的卖草莓的大娘,证实了小女孩的出现;在政法人员的帮助下,他们查看附近的监控,证实5月10号下午一点到两点之间小如就在汤里村,并且处于安全状态,并且最后上了一辆去闻喜后宫的客车。
       客车司机的电话打通了,说女娃在河底镇下了车。张昌勤他们随即驱车赶往间喜县河底镇。到达河底后,他们连夜在影院、网吧、夜店等场所找寻。第二天,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调取沿街各处监控,继续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寻找,直到下午一点左右。就在大家准备再去闻喜寻找小如的时候,张昌勤接到运城禹都一商户的电话,说小如到她店里找工作了。
       费尽周折、紧张奔波了两天一夜的志愿者们欣喜若狂,张昌勤一边让商户留住小如,一边立刻通知在运城的志愿者迅速前去禹都。找到小如后,志愿者给流浪了三天、已身无分文的小如买来饭菜,并把她带到协会。9月11日晚,张昌勤、上官卫校、原亮琴等第一时间爱心志愿者们亲自开车把小如送回到平陆家中,并对小如和她母亲进行了心理疏导。当心急如焚的母亲终于见到了自己失而复得的女儿时,母女抱头痛哭,涕喜交集。
       “慈行天下,大爱无疆”,这是绛县安峪镇永乐村王倩倩全家发自肺腑的感谢。
       2015年9月的一天,绛县的志愿者打来求助电话,绛县安峪镇永乐村17岁的女孩王倩倩患急性肺炎,因无钱支付医疗费而中断治疗,造成病情复发,县医院已下了病危通知。医生说,若想挽救女孩的生命,必须转往大医院。但转院将面临着十几万元的高额医疗费,这对本已一贫如洗的农村贫困家庭来说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女孩的父母已经决定放弃了。无奈中,王倩倩的哥哥听人说有个第一时间爱心志愿者救助机构,他找到了运城市第一时间公益志愿者联合会绛县分会,希望能救救他的妹妹。
       挂断电话,张昌勤立即和他的队员们投入行动。他们首先把求助信息和募捐倡议发布到他们的志愿者微信群和公众平台,同时设法联系省城医院。仅仅一个半小时,志愿者微信群里收到的捐款就达1.9万。西安市商会会长从第一时间志愿者联合会公众平台上看到信息后,与张昌勤会长取得联系,把王倩倩接到了西安进行治疗。张昌勤、上官卫校、曹杰、原亮琴等人开车亲赴西安看望女孩,并代表第一时间的志愿者把2万多元捐款亲自交到王倩倩的手中,鼓励她战胜疾病,早日康复。与此同时,第一时间志愿者联合会发起的爱心捐助共收到社会捐款15万多元。这十七、八万元的爱心捐款是无数双陌生而又温暖的手臂,把一个花季少女从漆黑的死亡边缘,拽回到了阳光明丽的温暖人间。
       “千里寻子遇爱心,无私奉献暖人间”,这是安徽省濉溪县、一位名叫赵勤祥的父亲对第一时间志愿者们的感谢。
       2016年8月,赵勤祥从千里之外的安徽来到运城,寻找在运城搞传销的儿子。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赵勤祥在运城寻找了一个多月,没能见到儿子的踪迹。后来在好心人的指点下,他来到第一时间志愿者协会请求帮助。传销窝点往往都很隐蔽,难以查找。张昌勤、上官卫校和他们的志愿者整整忙了三天,通过各种方式在运城市区展开了搜寻。调监控,向街区管理人员打听,找有关方面的熟人帮忙,调看孩子的手机通话信息和微信、QQ朋友圈信息。最后,他们从孩子的朋友圈里找到了一张图片,从图片上辨认出了正是北郊的一处路口。志愿者们立即集中到此,进行逐门挨户的摸排,最终为安徽的父亲找到了他的儿子。
       雪中送炭见真情,不是亲人胜亲人。周萌桂,万荣县皇甫乡周家村一个20来岁的男孩,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9岁时,爷爷奶奶先后去世,无家可归的周萌桂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找工作,外出住宿乘车都需要身份证,可周萌桂却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为上户口,周萌桂多次跑当地派出所,但因没有出生证明,父亲也不知去向而无法办理。张昌勤、上官卫校等人听说后,决定介入此事。他们说,孩子正处于人生的三岔路口,让他找到个好的工作,有一个好的生活,走上正轨是我们的责任。于是,他们历时两个多月,多次奔走于运城、万荣,在派出所、公安、当地政府和好心群众的协调、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孩子父亲的下落,并动员说服其父亲做亲子鉴定。2016年12月17日,无根无凭、十年流浪的周萌桂终于拿到了他的户口簿,终于找到了一群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人。
       正说着,上官卫校又接到一旅馆老板的电话,说住在他店里的一个山东客人遇到了困难,想请你们帮帮他。不一会,一个黑黑胖胖的山东大汉气喘吁吁、焦急万分地奔了进来。他是做拖车生意的,在酒桌上认识了一个运城的客户,说好他把拖车运过来,这边把货款付给他。结果拖车运过来了,货款却迟迟拿不着。他在这里已经等了十多天,对方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既然拿不到货款,他想只好认个倒霉,把拖车再运回去,但对方却阻止不让。自己一个人势单力薄,毫无办法。
       我奇怪:这事也归你们管吗?
       张昌勤说:这里边可能牵扯着经济纠纷,需要多方的协调,外地人出门不容易,我们帮着找找门路,想想办法,能帮上多少就帮上多少吧,尽力而为。
 
五、爱心的接力
       张昌勤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做了多少爱心公益,他们自己也记不清,算不完。
       2016年7月25日,连日的暴雨造成河津、新绛、稷山的汾河水位骤升,险情不断,数千名抗洪官兵日夜奋战在汾河堤岸。7月25日,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们自发爱心捐款10400元,购买矿泉水、方便面、香肠、鸡蛋、饼干、毛巾等慰问物资,送到抗洪前线。
       2016年9月25日,第一届关公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上,一群身穿红马甲的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全程志愿服务,助力运城旅游业的发展。
       2016年10月7日,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发起“衣旧情深,让爱暖冬”闲置衣物捐赠活动;10月26日,第一批2000余件捐赠衣物到达新疆喀什;11月3日,第二批3500余件捐赠衣物被志愿者开车送到临汾市吉县大宁乡救济点。
       2016年11月11日,运城市首家小区爱心公益志愿者服务队——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西建天茂城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标志着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服务事业又在一个更深的层面上展开。
       2016年12月10日,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携手爱心企业“运城市恒生基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运城首家爱心物资储备中心——五洲观澜爱心物资储备中心成立,为爱心物资的长期捐赠、分捡、存储、管理、发放提供了基地,为爱心人士与弱势人群之间搭建起了桥梁。
       2017年2月1日,一封致所有社会好心人的求助信在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公众平台上发出,一场救助丧夫军嫂赵萍萍的行动展开了。其实早在元月份,当张昌勤他们得知芮城县永乐镇杨家沟村国家级建档卡贫困户、二级残疾、体弱多病的丧夫军嫂赵萍萍又患急性脊髓炎,造成了瘫痪,染上了褥疮,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时,他们当即想方设法联系医院,伸出援手。
       元月14日,他们把赵萍萍从芮城接到运城,送进了运城市中心医院进行救治,并安排专人进行护理。赵萍萍的病情好转后,他们又把她送到河津市康复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经过七个月的系统治疗,赵萍萍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他们又与当地政府多次协调、协商,妥善解决了赵萍萍的后续生活和养老问题。7月20日,他们才放心地把赵萍萍送回到了芮城养老院。第一时间联合会发起的这次“帮助丧夫军嫂赵萍萍战胜病魔”救助活动,给赵萍萍筹集到的治疗费用共计120887.33元。
       2017年4月12日晚九点,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办公室里,志愿者加班加点编辑寻找迷失老人的信息,在自己的平台并联络其他媒体平台发布消息。一时间,信息的浏览达到7000多次。与此同时,不夜的运城街头奔走着张昌勤、上官卫校和无数志愿者的身影,直到13日中午找到老人为止。
       2017年7月20日,芮城风陵渡镇晓里村残疾人崔志杰的西瓜地里,在40多度的高温中,来自芮城志愿者协会和运城市第一时间志愿者联合会的志愿者爱心认购西瓜4000多斤,为一筹莫展、忧心忡忡的贫困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接着,志愿者们又顶着烈日,把一个个又大又甜的西瓜送给敬老院的老人和辛勤工作的广大交警。
       2017年8月5日,南山突发森林大火,消防官兵日夜奋战,高温酷暑,饥渴疲惫,急盼后勤支援。张昌勤、上官卫校和他们的志愿者团队得到消息,迅速组织人力、财力、物力,第一时间把盒饭、矿泉水、防暑降温物品送到战士们的手中。看着和自己孩子差不多大小的消防战士满脸灰垢、体力不支地躺在车底下,靠在路边随时待命时,张昌勤和上官卫校立即带领志愿者团队把锅灶盆碗、米面蔬菜运上救火前线,支起锅灶、烧汤烩菜,为600余名救火官兵和现场指挥人员,昼夜不停地做出一锅又一锅新鲜热乎的饭菜。当志愿者把一碗碗热腾腾的炖菜端到战士们的面前时,疲惫饥饿的战士们狼吞虎咽。“慢点吃,慢点吃,吃完还有哩”、“不要急,小心烫着,小心烫着”,这是那两天志愿者们说得最多的两句话。
       他们年年“爱心送考“,他们慰问驻运部队,他们关注贫困家庭,他们救助失学孩子,他们关心流浪人员,他们关爱自闭症儿童,他们心系农村孤寡老人,他们关注城区问题家庭,他们走进景区捡拾垃圾,他们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他们组织义务献血,他们担任义务协警……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的爱心无所不至。他们每天都在释放着正能量,他们每天都在创造着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动人故事。只可惜我的笔太拙、太慢,写不完他们的精彩,追不上他们一刻不停的脚步。
       在志愿者活动的照片资料中,我注意到一张总是笑眯眯的英俊面孔。我问张昌勤会长:“这是谁?”
       张昌勤的神情刹时变得沉重:“他是曹杰,我们协会的发起人之一,今年2月份突发心脏病不在了,才46岁。”
       他的讲述把时间推回到了2017年2月24日,那个天悲地泣的日子。新春的喜气还挂在城市的树梢,第一时间志愿者们的心却已被阴云笼罩。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张昌勤、上官卫校和协会的全体志愿者们强忍悲痛,他们连夜加班,把曹杰做志愿服务的事迹材料和为协会所做的贡献整理出来,汇集成了一本厚厚的《曹杰同志爱心志愿事迹册》。人死不能复生,把战友生前的事迹整理出来,以此来告慰战友,慰藉亲人,激励生者,这是对战友最好的纪念和缅怀。
       第二天,第一时间的80多名志愿者身穿黑色衣装,手捧洁白的菊花,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曹杰的灵前,祭奠他们亲密的战友和伙伴,为他们的好战友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灵前,当张昌勤双手捧着《曹杰同志爱心志愿事迹册》,把它郑重地交到曹杰妻子的手中时,曹杰的妻子儿女痛哭号啕,肝肠寸断。他的妻子握着张昌勤会长的手,悲痛中透出坚定。她说:我没有想到曹杰他生前做了这么多好事,也没有想到你们会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和悼念。张会长,你们放心,曹杰不在了,我和孩子一定会接过他的接力棒,把他没有做完的事继续做下去。他虽然没有留下多少财产,但这本册子和他没做完的志愿,就是他留给我和孩子最大的财富。
       曹杰去世后,张昌勤和志愿者们帮助这个家庭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帮助他的女儿,年仅22岁的曹京萌挑起了经营父亲留下的面粉厂的重担。如今,他们全家热心志愿,为爱心粥屋送面粉、送馒头。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是在曹京萌刚接手父亲留下的面粉厂不久,一粮商找到曹京萌,说面粉厂欠他8.9万货款,因为相互的信任,当时没有给他打任何的凭据。八、九万块钱对于双方都不是个小数目,曹京萌决定查一下父亲留下的帐本。他和一个工人师傅最终在父亲的一个小记事本上看到了欠款记录,当她要走出房门去告诉那位粮商时,工人师傅挡住门,严肃地对她说:闺女,你可是要想清楚呀,这可是八、九万块钱哩,相当于咱们这小厂子大半年的收入哩;你要是跟他说你没查到,他也没办法;你要是说你查到了,那可是要还的啊。
       将门无犬子。年轻的曹京萌毫不犹豫地回答:“伯伯,我爸从小就教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做事,我不能对不起我爸的在天之灵,这欠人家的钱,就是把厂子卖了,我也要给人家的。”
 
六、任重而道远
       一个人做一次志愿并不难,难的是天天、月月、年年!一群人聚在一起并不难,难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难的是成年累月的坚持,难的是不断地凝聚和蓬勃地发展。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这个由运城市广播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牵头,由自觉、自愿为社会提供爱心服务的各界人士组成的民间公益性群众团体,自2015年5月31日成立以来,在张昌勤、上官卫校等人的带领下,已经走过了两年半坎坷而光荣的路程。而这一路的风雨,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汗水、一路的欢欣,做为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领头人的张昌勤和上官卫校最知道其中的滋味。
       张昌勤和上官卫校,他们放弃了自己收益可观的生意,放弃了自己坚持多年的业余爱好,他们把自己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爱心公益,一年365天,他们330天以上都在做公益、做志愿。张昌勤把他的车队都卖出去了,仅给自己留下了一辆可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的大货车;他把年薪几十万的工作也辞了,就是为了安心做公益;他说:钱哪有挣完的时候,公益事业也不可能等着你把钱攒够了再做,何况,真到那时你也老的做不了啦!上官卫校是把他的企业全权委托别人在打理的,他几乎都无暇顾及自己的厂子,几个人合伙的生意,他几乎成了“顾问”,并且这个“顾问”也常常是顾不上去问。他和妻子夫唱妇随,两人一起忙着做公益,企业收入几何,他也看得很淡。他也说,够吃够喝能顾住家就行了。淡淡的话语、浓浓的爱心、落地有声、暖人心肺。张昌勤和上官卫校这两个第一时间志愿者联合会的正副会长,他们把志愿服务做成了自己的全职工作,忙在其中,乐在其中;他们把爱心公益确立为了自己的毕生事业,无私无欲,无悔无怨!如果没有他们始终如一的坚持,如果没有他们两年如一日的付出和奉献,就不会有协会发展壮大的今天。
       也许你会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人?但我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人。也许你难以置信,怎么会有一群这样的人?但一件件无以数计的事实就在那里,全城环卫工人的笑脸就在那里,无数城乡老年人的开心就在那里,抗洪官兵、消防战士、高考学子、流浪人员以及数十万服务对象的口碑就在那里。仅爱心早餐一项,2017年1至9月份,就餐的环卫工共计19653人次,参加的志愿者为5647人次,服务时长高达两万小时。截止目前,爱心早餐服务的环卫工人次已达到2.5万。
       纵使风雨冰雪,纵使严寒酷暑,纵使没有任何报酬,纵使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纵使捐物出钱、出力流汗,纵使起早贪黑、天天月月年年,运城市第一时间爱心公益联合会的志愿者们,从来都是以最热情、最积极的态度去付出、去奉献,从不计较,毫无怨言。没有钱了,大家千方百计去筹集;遇到困难了,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面对质疑和冷语,他们不辩解、不动摇;面对荣誉和赞扬,他们不自满、不陶醉。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传承“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来展现“助人自助,乐人自乐” 的志愿者情怀,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真心和博爱来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社会期待。
        真情化春雨,大爱撒人间。张昌勤会长、上官卫校副会长分别被评为2016年、2017年盐湖区十大道德模范。正如给他们的颁奖词中所说的:“你们是一块块能量无穷的乌金,燃烧着自己,温暖着社会;你们是一道道明媚的春光,关爱着生命,关怀着社会,驱除着寒冷,照耀着大地!”
       再过几天,11月17日,就是“爱心粥屋“开办一周年的日子,张昌勤他们正在筹办一个纪念活动,以表彰一批奉献爱心、热心公益的组织和个人,表彰一批优秀志愿者。张昌勤会长一脸凝重地说,我们是想通过表彰,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志愿服务中来。我们一个团队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现在咱们的环卫工人,每人每周只能吃到一次爱心早餐,如果咱运城能有六个为环卫工人送早餐的志愿者团队,如果能有六个像银湖饭店这样为环卫工人包粥的爱心企业,咱运城的环卫工人每人每天就都能吃到一份热乎乎的爱心早餐了。
       让“咱运城的环卫工人每人每天都能吃到一份热乎乎的爱心早餐”,这个心愿看上去不是很大,但是要真正实现,张昌勤和他的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们深深知道,他们还任重而道远。但可佩的是,他们的脚步从不稍停,他们的身影总是匆匆复匆匆。 11月1日开始,第一时间爱心公益志愿者联合会的红马甲又出现在了运城的十字街头,一项“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的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工作又拉开了序幕。
       张昌勤会长又信心饱满地说,我们要再组建一支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提高广大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推进咱们运城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关于我:面对流俗保持清醒,面对庸俗坚守个性,面对世俗敢于突破,面对泛滥敢于摒弃,从而高扬精神的旗帜,做一个千万人中独特的我
       关于我们:《我在河之东》,致力于打造网络时代的新河东,精致而高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有您的参与和陪伴,未来的日子会更精彩。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收藏,分享朋友圈、同事圈、同学圈、亲人圈与大众群。
       投稿邮箱:756691763@qq.com
       我在河之东
                                      
                        å¤a原好äoo网-å¤a原好äoo的公益新闻å13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宣传志愿者的好人好事,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太原好人网tyhrw.com不收取任何费用,全部公益发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刘锁爱 郑淑平
首页 | 好人新闻 | 好人关注 | 好人好事 | 身边好人 | 志愿服务 | 网友交流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Copyright ©2017-2019 太原好人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15604号-3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