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好人新闻 好人关注 好人好事 身边好人 志愿服务 网友交流 图片 视频 全国

好人报道

旗下栏目: 志愿平台 志愿资讯 志愿活动 好人报道

申纪兰风范录---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

来源:未知 作者:人民代表报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02
摘要:申纪兰风范录 原创: 李渊 人民代表报 昨天 编者按 申纪兰,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60多年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老区建设作出巨大贡献。2019年 9月 29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周年这个重
                           申纪兰风范录
                        原创: 李渊  人民代表报  昨天
        申纪兰,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60多年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老区建设作出巨大贡献。”2019年 9月 29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周年这个重大时刻,90岁的申纪兰代表获授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
        申纪兰代表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进程,诠释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质内涵,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是每一位人大代表学习的榜样。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山西有申纪兰这样的好代表、好榜样,就有更好的条件塑造和形成优秀的代表群体,开创全新的代表工作局面。10月 9日,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出台了《关于在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中开展“向申纪兰学习,做人民好代表”活动的意见》,号召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向申纪兰学习,把“初心”和“使命”融入代表履职全过程,用新担当新作为履行好新使命,为山西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贡献力量。
        刊载于 1989年出版的《党史文汇》第 6期上的《申纪兰风范录》一文,以真挚的情感、朴实的文风和细腻的笔法,真实地纪录片式地定格、再现申纪兰同志的奋斗历程和西沟村的巨大变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也为我们今天学习申纪兰打开了一扇“窗”。为此,本报特转载《申纪兰风范录》一文,以飨读者。
在雄伟、浩瀚的太行山上,有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名字叫西沟。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有个申纪兰,全国劳模,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多少年来,她凭着对党的忠试,对人民的挚爱,无私地奉献出心血和汗水。她的思想和行动,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
        西沟,在我国最早谱写出男女同工同酬的篇章。申纪兰,是这一篇章的主笔
        过门不久的小媳妇申纪兰,当上了李顺达领导下的西沟农林牧初级合作社副社长。这事仿佛晴空里滚出的一声霹雳,惊动了人们头脑中的封建传统观念。好男人在外闯荡,好女人死守院房,一个女人家不守在家里,还要当什么副社长,像甚么事啊!”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男人再不行,也用不着这婆姨出头露面瞎折腾呀!” 五花八门的议论,似冰冷的风霜雨雪,在西沟的山岭河谷吹过来、荡过去。
        21岁的申纪兰,以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和走向社会的强烈渴望,主动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她记着李顺达对她说的话,男人女人都一样。甚事也是人干的。只要是为大家谋福利的事,咱就要干,有甚可怕的哩!”
        一天,申纪兰见犁地的好把式张老汉在吆喝着牲口犁地,便走过来问:“犁地咋个犁法?”家有千顷地,顺手一张犁。……”张老汉以为申纪兰只是随便问问,便蹲在地上,掏出旱烟锅子,将招数全倒了出等张老汉讲罢,申纪兰把犁扶起,很潇酒地一甩牛鞭,竟然犁开地了。 她这猛不丁的一招,把张老汉那一把银须都惊得瑟瑟颤了起来:“犁地都是男人的事,女人家哪能干这营生?让人看见笑话哩!”张老汉“前堵后截”,申纪兰就是不放犁把,只顾弯着腰往前犁。就这样,一后晌的光景过去了。当最后一抹夕阳消尽时,申纪兰那汗涔涔的脸上绽出了花儿般的笑容:犁地的本领学到手了。 很快,申纪兰又把犁地的技术传给了姐妹们。这以后,每到春耕时节,在西沟的田间地头,人们便经常看到犁地的女人们……
        养猪,是西沟祖祖辈辈留下的空白。申纪兰起心动意要在村里发展养猪业,为大伙儿开条生财之道。 这天,申纪兰来到潞城县一个猪场,给村里买小猪。这里新近下过一场大雨,猪场一片汪洋。大大小小的猪浑身浸泡在泥浆里,阵阵浊气随风弥漫。 猪场的人对申纪兰说,“你要买,就得到圈里逮。” 她二话没说,麻利地脱掉鞋袜,挽起裤子,纵身跳进猪圈里。猪逃窜时带起的污泥,将她那件心爱的兰花罩衣溅得斑驳陆离,白净的面庞也成了大花脸。人们见一年轻女子跳进猪圈逮猪,颇感新奇,围拢过来瞧热闹。 啧啧,女人撵着猪儿跑,有失体统啊!”有人皱着眉头吐舌头。 申纪兰擦一把颊间的泥浆,不惊不恼地说,只要是为集体出力,别说进猪圈,就是入虎穴,我也敢试试。” 把小猪拉回西沟后,人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喂养这玩艺儿,谁家也不愿意揽这“营生”。申纪兰把养猪的任务接下了。 于是,申纪兰那本来就窄小的院子里,出现了一个石块垒成的猪圈。她不嫌脏、不怕累,抽空就在那几头小猪身上下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年把子光景,小猪都变成膘肥体壮的大个头了。申纪兰召集村里人,在自家的院子里开了个养猪现场会。她现身说法,给人们讲养猪的意义、技术。从此,西沟村的养猪业逐步发展起来。
        有一年,西沟遇到灾荒,老百姓吃了上顿没下顿,有的家户都快揭不开锅了。 这一天,申纪兰领着一帮姐妹来到山坡上捋榆叶。几棵榆树都是那么老高,谁能爬上去呢?一些柔弱胆小的女人开始打退堂鼓了:“咱回去叫男人来吧!”申纪兰围着榆树转了两圈,一咬牙,“我上树吧!”姐妹们一齐把惊异的目光投注到她身上:这树可不是说上就能上去的,你能行吗? 申纪兰纤细的胳膊绕着粗大的树身,双脚吃力地蹬着,连上几回,连摔几跌,摔得屁股生疼。 最终,她还是爬上去了。她颤微微地踩在树叉上,山风呼啸,树身随风来回晃悠,热汗和冷汗同时沁在她那突突跳动的额头…… 申纪兰的行动带动了一个又一个妇女。这一年,西沟人靠树叶和其他瓜菜裹腹,扛过去了。
        “申纪兰也真日怪,咋又拾开粪了?” “谁见过女人拾粪,回家咋做饭呢?”……  申纪兰拾羊粪,又如水中击石,在村里带出一串大波澜,不少人觉着别扭,不顺眼。 申纪兰心里却打着一个“算盘”:闹灾荒把村里的家底闹薄了,拿不出太多的钱去买化肥,可种植庄稼不上粪,等于你是瞎胡混。山坡上长年累月放羊,若把羊粪上到地里,既能减轻集体财力上的负担,又可增加地力。 渐渐地,人们对申纪兰拾羊粪之举有了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她对集体的那份热忱,更赢得了大家的钦佩。女人们主动地随申纪兰满山跑,喜滋滋地拾起粪来,新媳妇张瑞兰穿着喜气未脱的红棉袄也身背粪筐上山了。申纪兰率领妇女拾粪的消息,如生了翅膀似的,在平顺县传开。县里专门发文,动员全县妇女向西沟妇女学习,破除旧的传统,开展拾粪运动。
        在副社长申纪兰的带动和感召下,西沟妇女离开炕头、锅台,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她们同男人一样,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战天斗地,流血流汗。然而,不管妇女们怎么干,一些人对其“半边天”的作用却始终持不以为然的态度:男人吸袋烟,等于妇女干半天。
        每当出工回来时,记工员总是在妇女们的名下写上 3分或 5分,从未打过 10分。 妇女们甚觉不公,怨声四起:咱不上地了,再出力受苦,他们也不买咱的账啊!申纪兰内心也不平静。她在想,要真正提高妇女地位,使妇女获得彻底解放,首先就得争取“男女同工同酬”这一条。要不然,姐妹们的腰就不可能直起来。
 队长当下答应,并为申纪兰她们鼓气:“今天就瞧你们的了。” 妇女们上阵了。男人们跑一趟,她们跑两趟,男人们休息,她们不歇。当太阳落下西山的时候,妇女们送的粪宛如绵延起伏的山丘,远比男人们送的多。队长验收完毕,高兴地说,“巾帼不让须眉,好样的!”当天晚上,在妇女们的记工本上,第一次填上了一个“10”字。申纪兰和姐妹们脸上挂着胜利者的微笑……事后,李顺达对申纪兰说:“实行‘男女同工同酬’,一些人确实想不通。只要你们作出成绩,不怕他们通不过。要改变一些人轻视妇女的思想,需要你们的努力啊!” 冬去春来,“男女同工同酬”在西沟村正式实行开了。
        李顺达领导的初级社,在我国最早实行“男女同工同酬”。这是历史的进步,这一原则是值得人们欢欣鼓舞的。而“男女同工同酬”的实现,又是与申纪兰这一普通女子密切相联的。 有人说,申纪兰在这一点上为中国农村妇女的解放作出了千秋不朽的贡献。
        1953年 4月,春暖花开的季节。申纪兰出席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第二届全国妇联执委委员。这之后,她又参加中国妇女代表团,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出席世界妇女代表大会。 申纪兰,一个山沟里的农家女子,代表千百万中国农村妇女,气宇轩昂地登台亮相,向世界展示中国妇女解放后的形象。这在国际上曾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然而,当外国记者采访申纪兰时,她却平静地说了一番似乎有点“淡而无味”的话:“我没有干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我不过是领着妇女们为家乡的建设出了把力,流了点汗。”
        毛泽东对西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经验给予高度赞扬。多年来,申纪兰把艰苦奋斗奉为神圣准则
        解放初期,西沟初级社依靠集体力量,建设山区,脱贫致富,被誉为“农民发家的方向”。
        当时,有人写了一篇介绍西沟的文章《勤俭办社,建设山区》,报送党中央。
        毛泽东在百忙中认真地阅读了这篇文章,并将此文收进了他亲自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还郑重地写下了一段“光辉的按语”:“这里说的是李顺达领导的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办了三年,变成了一个包括283户的大社。这个社所在的地方是那么一个太行山上的穷地方,由于大家的努力,三年功夫,已经开始改变了面貌。……这个合作社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自然条件较差的地方能够大量增产,为什么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不能更加大量地增产呢?”
        毛泽东的这番话,肯定了西沟的经验,激励了西沟几代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西沟人的传统和根本。 几十年来,申纪兰就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她的身后,留下一串清晰而坚实的脚印。 申纪兰这样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革命的宝,千秋万代不能丢。西沟丢了这个宝,西沟就要变颜色;全国丢了这个宝,全国就要变颜色。”
        西沟村买上汽车后,管副业的干部见司机穿了年把子的棉大衣旧了,便弃置不用,又给司机做了两件新的,还说:“汽车收入大,不在乎两件大衣的开支。” 党支部副书记申纪兰对其言行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她立即通过党支部组织群众围绕勤俭办社的原则展开大讨论,让大家说这两件大衣该不该做?申纪兰在总结发言时,很严肃地指出,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传统,铺张浪费是资产阶级腐朽作风。浪费两件大衣事小,却说明资产阶级思想已经相当严重地侵蚀到我们革命队伍里来了。这一席话,说得那个做大衣的同志很疚愧,很不安。他当场就站起来表态,神色近于沉痛,我抛掉的不是两件大衣,是抛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抛掉了革命的传家宝。” 这件事发生在政治色彩浓重的年代,人们的言语难免带着点怪异和偏狭的意味,但是,就事情本身而言,却是认真的,也是无可非议的。
        有一次,一位村干部找申纪兰批条子,说是要到供销社买几个记工本。申纪兰正好有事也要到供销社,两人便相跟着一块去了。 到供销社一打问,买一个记工本要花 3角多钱。申纪兰觉着有点心疼,她指着货架上的粉连纸,对那位村干部说,咱就买这个吧! 村干部知道老申这人向来“小气”,便心领神会地点了下头。于是,二人用 4角钱买了 10张粉连纸,做了十来个记工本。 这件事,引起申纪兰的注意。她抽空算了笔细账:全村 14个生产队,每个队一月按用一本记工本计算,一年需用 168本。买现成的每本按 3角算,自己买纸钉的按 1角算,买纸钉的就比买现成的节约33.6元钱。 这笔细账,后来被西沟人誉为“算出了好传统,算出了新思想”。
        金秋时节,西沟的苹果园里长满了丰硕的果实。
        一天夜里,申纪兰到果园巡夜。 看守果园的张买录老人,拿出几个苹果让申纪兰尝尝,并说,“这不是从树上为你摘的,是熟透了自个儿掉下来的。”申纪兰用手一挡:“我不爱吃,嫌凉。” 老人了解申纪兰,又说,“苹果树还是你和顺达领着大伙儿种上的,吃一个应该的。再节约也不在乎这一个呀!” 申纪兰握住老人的手,心意我领了。省个苹果就能为集体赚几分钱呢!” 老人端详着申纪兰额头上那过早出现的纹丝,禁不住老泪横流:你为大家操碎了心。你要不吃一口,我心里难受啊!”申纪兰进果园不吃苹果,这事传开后,有些人不相信。但了解申纪兰的人都说:“要吃了,就不是纪兰啦!”
        1988年 9月,申纪兰乘坐一辆破旧的小公共汽车,千里迢迢赴闻名遐迩的天津大邱庄参观学习。路上,她以山梨解渴,烧饼充饥,格外辛苦…… 有人不解地问:“老申,你是著名劳模,又是全国人大代表,干嘛不坐软卧,多舒坦啊!” 头扎白毛巾的申纪兰这般回答:“我算计坐汽车要比坐火车省钱。我们村还不富裕,不能摆阔气,能省就省吧!”
        申纪兰的“穷气”,给了富裕的大邱庄人深刻的教育。他们连连感叹,还是老申啊! 大名鼎鼎的大邱庄领头人禹作敏说,就冲老劳模这种精神,我们也要帮西沟的忙。
        那年冬季,西沟筹建铁合金厂,外省的几位师傅应邀前来协助。年轻的厂长认为师傅们远道而来,理应好好地款待一番。于是,购置下 10套新被褥,还要张罗着去买烟、酒、罐头之类的东西。她硬逼着厂长把被褥退回商店,然后领人到自己家里拿了几条被子,找了些黄梨、粉条、鸡蛋等土产,为师傅们洗尘接风。 年轻的厂长也深知老申这样做有道理,可是他心里却直犯嘀咕:“这样一来,惹恼外地师傅,怕要砸锅哟。” 当几位师傅在“宴会”上听到上述事情后,全都齐刷刷地站起来,争着要给申纪兰敬酒。他们很动情地说,“我们今天吃的比山珍海味不知要珍贵多少倍……” 施工中,师傅们不顾条件艰苦,不讲生活待遇,一天当两天用,使工程进度和质量大大超过原定计划。
        到过西沟的人都知道,年近花甲的申纪兰至今依然住着早先村里给她分的两间房子里。春秋几度,风雪冲蚀,墙皮已多处脱落,房顶上丛丛青苔。家里没有一样能够展示现代风貌的家具,仍是那笨重、老式的桌椅、面柜,仍是那砖面加木炕沿的土炕。 申纪兰没钱吗?不是的。  党和国家惦记着这位功臣,每月都按时发给她 100元的补助。可她又是如何“消费”这笔钱的呢?全村几十个自然庄,不论谁家遇到婚丧嫁娶,或开辟什么生产项目,只要张开口,申纪兰总要资助。 她说:“10元以下的,算不得资助,记不清了。10元以上的,大概有 1200来元。”申纪兰是名人,为公事前来访问的记者、学者和干部,络绎不绝,有时一次就来十几人。一年下来,为招待客人花去的费用达几百元。村干部有心要给她报销这笔开支,申纪兰总是婉言谢绝:“花集体的钱,要比花我个人的心疼。” 有申纪兰这个好榜样,西沟人至今仍很好地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无论形势如何变化,这个传家宝,他们不丢……
        申纪兰时刻铭记着周总理的教诲,一辈子做老实人,办老实事1958年 9月,申纪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妇女群英会。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接见了包括申纪兰在内的 10位农业合作社女社长。 那时候,浮夸风正呈泛滥之势,总理对此颇感焦虑。在同女社长们的谈话中,总理有意要了解一下基层的实情。 周总理问申纪兰:“你炼过钢铁吗?”申纪兰脱口而出:“炼过。我还是炼(连)长哩!” 周总理又问:“产量高不高?” 申纪兰脸上露出些许得意的神色:“不低。” 周总理严肃地说,“机器都炼不出来,你手能炼出来?砸了锅没有?” 申纪兰不敢再回答了。 接着,周总理以和霭的口吻说:我们要听毛主席的话,实事求是地搞革命工作,永远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总理的苦心教诲,给了申纪兰深刻的感触。她鼻尖一酸,泪水淌在面颊上。
        60年代初,李顺达在《山西日报》上写过篇文章。那里边有这样一段话:“老实人常在。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的好传统,也是劳动人民的好品德。” 申纪兰请人把这段话工工整整地录在一张大纸上,贴在自己家里。 她说:“老实,是我为人办事之本。”
        1967年,外地一造反派头目来到西沟,调查平顺县县委原副书记杨树培的“罪行”。 来人狂傲地对申纪兰说:“杨在西沟犯下滔天罪行。你是全国劳模,必须同我们造反派联合起来,揭发他,批判他!”申纪兰乜斜了来人一眼,平静地说:“他在你们县犯没犯错误,我不知道。他在我们县、我们西沟可没犯甚错误。你让我咋揭发?” 来人见申纪兰“无动于衷”,便取出一份早已写好的揭发材料递过来:“你只要签个字就行了。” 申纪兰顿生愤慨:“你这人捣什么鬼?我不上你的当!”说罢,她拂袖而去。
        又一日,申纪兰家中的广播匣子传出一个消息:平顺县县委书记李琳被造反派抓起来游街批斗。李琳是个老干部,为平顺山区的建设呕心沥血,立下汗马功劳。好端端一个领导干部咋就一夜之间也变成了戴高帽的“坏人”? 申纪兰决心寻找机会,为李琳伸张正义。 造反派威吓申纪兰:“少管闲事,要不然拉你一起批斗!”也有善良的人劝阻:“纪兰呵,你不看都甚年月了,还敢替“走资派’说情?” 然而,申纪兰却“一意孤行”,她到处奔走呼号,为李琳鸣冤叫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拨乱反正之后,李琳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当他得知申纪兰不畏风险为自己申冤的“义举”时,感动得老泪横流。 李琳专程找到申纪兰答谢。他说,“别人躲我还躲不及,可你老申居然往身上揽,真乃侠肝义胆啊!”“我不过说了几句实话。”申纪兰这样说。
        1963年冬天,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在山西省农业生产先进单位代表会上,首次公开介绍大寨经验。
        到会的李顺达、申纪兰洗耳恭听,眼前豁然开朗,一种“山外有山”的惊喜感觉油然而生。待回到西沟,他们让人把挂在大队办公室里的十几年来获得的奖状、奖旗统统收了起来,锁进仓库里。
        西沟这个老先进要甘当大寨的小学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大寨运动在后来步入歧途。大寨经验自身潜含着的诸多问题也渐而暴露无遗。 申纪兰及时调整思路。她认为,大寨精神必须学到手,但应当结合西沟的实际来学,不可照搬。 在西沟群众大会上,申纪兰进一步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寨村小人少好管理,自报公议工分,自报公议口粮,以及收益分配办法,在大寨管用。可咱西沟山前山后 44个自然村,管理起来很困难。西沟还是要发挥生产队的作用,按过去的定额计酬来搞;西沟的山上不能长庄稼,适宜种草种树,要大力发展造林和畜牧业;工副业在西沟也不能停了,荒了在大寨红旗满天飘扬的时期,申纪兰和西沟人敢于“因地制宜”,甚至重敲锣鼓唱起“对台戏”来,确需大智大勇。在事后谈到这一过程时,申纪兰感慨良多。她说,有人借派性作文章,指责西沟“反大寨”。实际上,我们不过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而已。再说,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不能变,但如何奔向社会主义可以有不同的起点呀!1982年年末,农村改革的春风已浩浩荡荡吹遍祖国的山村乡野。但西沟却出奇地沉寂,人们的心田犹如寒冬里的冰天雪地,清冷而阴郁。 他们在犹豫、徬徨、等待。
        几十年来,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西沟人尝到了无穷的甜头,内心情感深沉、炽热。如今,又忽然搞包产到户,这路子对吗?又要退到单干的老路上去吗? 申纪兰和党支部一班人,在最初迎接农村这场改革的时候,陷入困惑和焦灼之中,总觉得把几十年苦心经营的集体财产分下去,心里真比刀割还疼。针对西沟的“落伍”,平顺县委决定把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的会场设在西沟,就近“制造次地震”。县委领导详细解释了农村改革的政策。各级干部生动地介绍了改革之后的成果。申纪兰和西沟人确实受到了剧烈的震动。她在会上表态:我们也要改革…… 在改革中,到底实行哪种生产责任制好呢?不少地方,集体财产分光了,统一经营的路数不要了,在承包上,也不讲究方式、效果。申纪兰牢记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一刀切”。  她说:西沟的集体家当比较雄厚,公共设施也多,应该实行‘统一经营,专业承包’。这样既可增加集体积累,又能提高生产效率。” 在“统一经营,专业承包”过程中,申纪兰发现许多专业承包户势单力薄,抵御自然灾害和发展再生产的能力不强,这些问题若解决不好,改革将受到危害。于是,1985年,在申纪兰的倡导和主持下,建立起西沟村农业合作社,以一种新的方式组织起来,发展合作经济。
        为更好地加强村合作经济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功能,1987年 5月,西沟农业合作社完善为西沟金星经济合作社,申纪兰当选为一社之长。 在申纪兰的领导下,西沟的集体合作经济步步登高。但她所面对的不全是赞叹和掌声,还有充满疑虑的目光,甚至还有诋毁和攻讦。 有人曾冷冰冰地扔给申纪兰一句话:“你这样搞是同中央的政策对着干。”申纪兰则从从容容作答:“我们的措施、做法都是从实际出发,替国家和群众着想的。我们凭的是良心、党性和责任感……” 是的,申纪兰从来是“任尔东南西北风,我就是我”,心中自有衡量是非的标尺和砝码。实事求是这一条,她做到了,且做得很好。
        当了十年省妇联主任,户口一直还在西沟。申纪兰流着泪说,她离不开西沟这片热土1973年 4月,在田间参加劳动的申纪兰,接到一封山西省委组织部的信件,内中装着省委任命她为山西省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的通知。 这张通知没有给申纪兰带来什么欢欣和快慰,反倒在她平静的心田里添了许多恍惚。旁边的几名社员,见申纪兰脸上显露出异样的、略带愁闷的表情,围拢过来打探原由,待明白是咋回事后,人们不禁哈哈大笑:“给你官当还不高兴,天下竟有你这号憨人呀!” 从地里收工回来,申纪兰顾不上端碗,便去找李顺达,恳请这位老搭档给思谋个对策。 此刻,李顺达既兴奋,又苦涩,似乎还有种隐约的失落感。 几十年来,他和申纪兰携手并肩为西沟的生产和建设出力流汗,工作搞得很好。从工作上讲,他确实不忍让她走,多好的一个助手啊! 然而,上级有命令,李顺达只好将涌动在心头的那一团想法按捺下去,他说:“省委已经决定了,你还是去吧!到哪也是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 申纪兰的眉头紧拧着:“我是人民培养成的劳模,事没干多少,却转身就要去省里当官,对不住西沟人啊!再说,咱是个握锄把子的大老粗,咋能领导全省的妇联工作呢?”  她央求李顺达:“要不给省里打个报告,我辞职算了。” 李顺达把她送到门外,握住她的手说:“别胡思乱想。打点好行装,早点报到吧!” 两天之后,申纪兰还是上路了。欢送她的西沟人都记得她临走时依依不舍的神情和她说的那句话:“到哪我也是西沟人……”
        当官不像官。在省妇联工作期间,申纪兰还是过去的老装束、老作风。她身上的泥土味儿,始终是那般纯净和浓烈。申纪兰心里明白,一个庄稼人挑不起省妇联这副重担子。她放手让下边的同志去干,去做。而她自已呢,则抢着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拎开水、拖地板,这些原本是机关勤务员的“业务”,而在省妇联,却让申纪兰这个当主任的给一手承揽了。人们实在领受不起申主任这份“厚爱”,不止一次地劝阻她,有些女同志甚至哭着鼻子劝她别再这样做了。申纪兰却总是说,“我得找点活儿干呀……”按照相关规定,申纪兰到省妇联工作后,可以把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一天,有人问申纪兰:户口手续办了没有?”申纪兰反问:“什么户口手续?”那人说:就是农转非呀,人家许多刚调来的人都把户口转了,你怎么还傻愣着哩!”申纪兰如梦初醒,咯咯一笑:来太原有什么好的,我还舍不得我那小山沟呢。”那人见她不“开窍”,便不吱声了。没过两天,又有人来“开导”申纪兰:“你是妇联主任,转户口是应该的。快去办手续吧,不然你后悔一辈子。”申纪兰依然固执。她认真地说:“转了户口对别人是好事,对我说不定倒是坏事。我不转户口,还是西沟人,转了可就变质、变味了!”一番话,把人说得目瞪口呆。人们都说,老申真是太本分,太憨傻了。省有关部门主动把申纪兰转户口一事列入议程,着手解决她的这个问题。申纪兰却出面挡住了。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深为申纪兰的行为所感动。老人说:别人抢着转户口,申纪兰却顶着不转。这才叫共产党人的好精神啊!”1973年至 1983年,申纪兰做了 10年省妇联主任。不转户口,不要求转正,不要求提级,没有开口要一套房子。她只是说:“我没有文化,我多干些实际工作,不能向党要这要那。”申纪兰向上级要求回西沟,还去做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终于,申纪兰又回来了。刚返回西沟,乡亲们疑惑地盯着她:不是犯了错误吧?放着城里好好的官不当,回到这山旮旯里作甚?
“村里还有穿不起厚袄的,还有盖不起房子的,有的地还荒芜着,人们的日子还苦……”申纪兰老这么念叨,老这么想。她为什么那么迫切地要回西沟呢?这,便是原因。
        有人要挂“申纪兰铁合金厂”的牌子。她给自己提出“约法三章”:不入功臣股,不入权力股,不准亲朋搞不正当承包。西沟的一草一木,都倾注着申纪兰的心血。当村里实行林业承包责任制时,有人提议 300多亩果园和 1.2万亩成材林,全由申纪兰牵头承包。她推掉了,并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我虽然为西沟的建设出过点力,但功劳不能记在自己账上。建设西沟是大家共同流了血汗的,乡亲们更有权利牵头承包。”西沟建起铁合金厂后,乡村干部多次请她挂名搞承包,并计划把厂子命名为“申纪兰铁合金厂”。申纪兰连忙劝他们说:“我一不懂业务,二不懂技术,要请能人来承包。至于用我的名字挂牌子,那万万使不得。”
好多人不理解:名利双收,她不干。送到嘴的肥肉,都不吃。傻到家了。还有人说:老劳模遇到新问题了。老申赶不上商品社会的趟儿了。申纪兰不管别人如何说长道短,她坚决遵照自己的“约法三章”:一、不以功臣自居,不入功臣股。二、不以权谋私,不入权力股。三、不允许亲戚朋友以她的名义搞不正当的承包。上述几条,使人们甚为敬佩。渐渐地,西沟村的党员干部都照申纪兰的“约法三章”秉公办事,清正廉洁渐渐成风。
       在西沟,人们传颂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地推销员来西沟推销铜线,申纪兰在家里接待了这个人。见面之后,稍作寒喧,推销员便从包里抽出一叠票子,神色诡秘,嘴里念念有词:你知我知,你好,我好……申纪兰当下严肃地说:“不能和你共事,你快走吧!”那人见此计不成,便又掏出一块进口表来要送给申纪兰,并说:“小玩艺儿,不成敬意。”申纪兰近乎有点“义愤填膺”。她狠狠地批评了那人一顿,并甩给他一句硬邦邦的话:“世界上不光活着只看重钱的人!”那个推销员被申纪兰的言行深深打动,把货压到比卖给其他地方低 1/4的价格卖给了西沟。几天之后,申纪兰收到推销员从老家寄来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我是一个新党员。从你身上看见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做人。”
       承包、改革、商品经济……置身于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的当代社会,申纪兰确实有不大适应的茫然和困惑。新时期里,干部咋当,劳模咋干?申纪兰在努力地寻找着答案……
       1987年 5月,申纪兰赴京出席全国部分省市农业劳模座谈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了申纪兰,并勉励这位老劳模在新时期作出新贡献。座谈会上,江苏华西的赵毛妹、天津大邱庄的禹作敏、上海嘉定的陆荣根、河南七里营的史来贺等劳模先后讲述了他们那里致富后的繁荣景象。申纪兰听后,既羡慕,又疚愧。自己的西沟还很穷呢!不能跟人家比呀!当大家请申纪兰发言时,她眼圈发潮,喉头哽噎,动情地说:“我老了也要为西沟出力。我不能落后,西沟不能落后……”
劳动模范,依存于其所产生的历史时代。历史在发展变化,老劳模的观念和行为也需调整和变更。在发展商品生产上,申纪兰确实比不上新劳模有优势。她生长的西沟远比不上大邱庄和华西。受文化水平的制约,她的经营策略也不能同现代农民企业家们相提并论。
        20岁出头便担任村干部、全国劳模当了大半辈子,申纪兰从来没有像当时这样感到困窘和棘手,改革的变化的中国,确实给她带来许多的难题。然而,申纪兰从困顿中走了出来,走在改革的大道上,虽举步维艰,但她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佳位置。申纪兰经常跟村里新上任的几位年轻干部说:“我能力差,水平低,又这么大年纪了,不如你们闹腾劲大。不过,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只要我能干了的活儿,我还会努力去干的。”
那几年,乡亲们买种子困难,申纪兰便同各地种子公司联系,给村里购进大量的急需种子……农闲时节,一部分群众无事可干,申纪兰就通过找熟人、“拉关系”,为他们承包工程、揽活计……一段时间,村里积压了大量党参。申纪兰主动当起了推销员,走南闯北,把20万斤党参推销得一干二净……她还充当信息员,她的家成了不挂牌的生产咨询服务站……申纪兰不顾年迈体弱,率领村干部赴苏州、无锡、上海郊区、河南七里营参观考察乡镇企业。西沟建设铁合金厂时,申纪兰到处奔波求援,请来大批技术人员,贷款 100多万元。厂子建成后,她又为产品的销路操心尽力。
       勤奋辛劳的西沟人,在申纪兰的带领下,几年光景,便先后办起水果罐头厂、副食品加工厂、木材加工厂、塑料加工厂、建筑材料厂、汽车修配厂和粮食加工厂等几个村办企业。被贫困的魔影紧紧缠绕了多少年的西沟人,终于,吃上了富裕的甜果。据统计,1988年,西沟村总收入 301万元,人均收入 528元,分别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了 4倍和 5倍。
       西沟,一举成为平顺县的首富村。西沟的干部群众们掏心窝地说:“要说富裕的原因,一是党的政策好,二是因为有申纪兰这样的好党员、好劳模……”
“我是党员,我要为党工作,我是劳模,我要为人民服务。我这几十年做过的事情,都是我应该做的,又都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说这番话时,申纪兰的表情深沉、凝重,而她那眼神,却明显地透露出欣慰和满足……
       在本文即将结束时,谨引用一位新华社记者的一段话:“申纪兰这个人为什么今天这么受人称道?重要的一条是在有些人找一切机会离开艰苦环境的时候,她却死活不离开西沟那个穷山沟,不离开那里的群众,坚持要为大家踏一条共同富裕的路。另一条是在许多人抢官做的时候,给她官做,她却不做。还有一条是,在那么多人都‘向钱看’时,她却把国家每月补贴给她的那一点钱,都用在了帮助西沟人和建设西沟的事业上。”面对申纪兰和她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风范,我们每一个人该作何感想,又该怎样行动?
来源:人民代表报
审核:郭翼
编辑:刘晶
责任编辑:人民代表报
首页 | 好人新闻 | 好人关注 | 好人好事 | 身边好人 | 志愿服务 | 网友交流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Copyright ©2017-2019 太原好人网 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15604号-3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