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上的一抹“红” 2020.05.04 少年看世界
----我眼中的志愿者大咖王建强老师 撰文:少年梓乔
我眼中的王老师,仿佛只有一种色彩,就是那一抹明亮的红。
王老师的个子很高,身形魁梧,肤色黝黑,声音洪亮,站在你面前如铁塔一般,是个实实在在的硬汉。我想,如果穿越回古代,那么王老师一定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或者是金庸先生笔下的一位大侠。
初次见到王老师时,我还是山西博物院的小小讲解员。在展厅里总能听到他洪钟般解说的声音,看到穿着博物院成人志愿者红T恤的他总是被参观游客团团包围,每一件文物他都会细心讲解,风趣幽默,从二楼到四楼八个展厅,一讲就是大半天。
后来听人说王老师是资深的成人志愿者讲解员,更是团队里的扛靶子。
当时小小的我不禁被他的博学所吸引,心中暗想什么时候我也能领着观众通讲八个展厅呢?
第二次见到王老师时,是王老师组织的一次山区支教活动。而我作为公益图书的小小捐赠者,参加了活动。我看到穿着山区支教老师志愿者红色夹克的王老师,拿着对讲机,来回忙碌着,仿佛有用不完的劲,只为来自阳曲县贫困小学的30多名孩子精心策划着一场活动。
原来王老师是一名支教老师,每年的六一他都会与山区的孩子们有一个约定,亲自接他们到太原城里看一场电影,吃一次汉堡,做几场游戏,让他们领略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开拓胸怀和视野,也让孩子们快乐地度过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
这个爱的约定,王老师一坚持就是十四年。
今年,在疫情最严重时,我在妈妈的微信朋友圈里又看到了王老师身影。
这一次他穿上山西红十字会的志愿者红马夹,变身成了一位战士。我看到他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组织志愿者捐助、搬运、分发抗疫物资;我看到他冒着被感染的危险组织志愿者对归国华人华侨进行机场接送工作。他们几乎都不能休息,车上载着桶装方便面,身上穿着防护服,时刻严阵以待。
但王老师却在朋友圈儿写道,“做志愿者真的很幸福,志愿者们在尽心尽力做义务的同时,能收获很多很多,尤其是大家的关爱与互助。做志愿者累,但非常开心。”
我一边懊恼自己不能参与其中的战疫,一边在想超人一般的王老师为什么这么投入地热爱志愿者活动?
我想亲自问问他。
二零二零年四月十九日,因疫情所致太原血液中心血库告急,山西红十字志愿者协会组织了一场大型的献血活动。
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汇集在一起,积极响应,虽然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但是他们都有一颗甘于奉献的爱心。
这一次,我以红十字志愿者小干事身份参加了活动,要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记录和报道活动。
我在采血车上找到了王老师,身穿红十字志愿者红色马甲的王老师慢慢正挽起袖子,等待护士的将采血针管扎入臂膀,他的脸上有一丝倦意,声音也有少许的嘶哑,透露出长时间工作的劳累。
我十分好奇到底什么是志愿者精神,是什么深深吸引着王老师如此投入的进行志愿者活动。
接受了我的问题,王老师缓缓地说:”做志愿者最重要的便是责任和担当,在一次次的志愿活动中,我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这个大团体,就是最大的收获,既开心又欣慰。”
王老师端详着我说:“不可能人人都要去穿上红马甲,但只要把志愿精神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上,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
他明亮的眼神坚定又深远。
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是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志愿精神的那抹红不是初升红日一般耀眼,恰如秋山枫叶一般静美温暖。
这一抹志愿红,是王建强老师在博物院、支教山区、养老院、献血中心各个志愿活动现场忙碌奉献的身影;
这一抹志愿红,是用心做好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平凡小事;
这一抹志愿红,是积极参与国家社会事务自觉发光发热舍我其谁的担当;
这一抹志愿红,象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而我,也要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将这抹“红”发扬下去。
献给五四青年节
注(文中图片一部分由我拍摄,一部分选取自王老师朋友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宣传志愿者的好人好事,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太原好人网tyhrw.com不收取任何费用,全部公益发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